<h1>第2594章</h1>
扬州盐商过去所能接触到的上层圈子,顶多也就是巡盐御史或者地方大员这种级别的人物,真正的“皇亲国戚”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搭上关系,而这次与白乐童等人的接触,也是让戴英达意识到了自己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统治这个国家的那群人,这对他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然了,严格说来石迪文、石成武父子其实也是属于这个顶级阶层的人物,不过石迪文一直没有在执委会中谋得一席之地,就掌握的权力而言,其实与戴英达过去接触过的布政使,按察使、巡抚之类的官员,似乎也相差无几。而来自三亚的这些年轻官员,却是有可能在未来继承大统的人物,绝对值得他下血本拉拢关系。
只是戴英达试图沿用过去与大明官员打交道的做法,在白乐童等人这里却碰了一鼻子灰。这些年轻人对于钱财并无太大兴趣,但偏偏盐商最拿得出手的条件就只有这个,双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自然难以达成共识。
虽然迫于石迪文的压力,白乐童最终放弃了追究扬州盐商子弟在乡试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但也就此对扬州盐商落下一个负面印象。如果没有石成武出面说和,那这事恐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得到彻底化解。对于一心想要向帝国权力中心靠拢的戴英达来说,那也将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好在戴英达前面这十多年的经营也不是白费,至少请动了石成武出面劝解。要不是看在石成武的面子上,白乐童大概也不会放下架子,提出一个赎罪券性质的条件来化解此事。如果用钱能够解决扬州盐商与白乐童之间的问题,戴英达就能大大地松一口气了。
而由此让扬州盐商出资捐建的百所学堂,不仅大大促进了海汉文教产业在东海大区的推广普及,而且还为海汉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不过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白乐童在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其实也没有那么长远的考虑,他所考虑的是在给双方一个台阶下的同时,也要让戴英达好好出一点血,也算是给这些扬州盐商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吃完饭回到住处,陶弘方才对白乐童道:“乐童,你刚才给盐商提的条件可能太简单了一点。”
白乐童不解地反问道:“何以见得?”
陶弘方道:“你不觉得石成武答应得太快吗?想必你提的条件要远远低于盐商预计的难度,石成武也怕你反悔,所以马上就一口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