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88章 生命的出路(三)</h1>
地中海这个大湖上风平浪静,吨位像点样的船只都会悬挂本国国旗。当悬挂着鲜艳红旗的舰队在地中海经过的时候引发了附近船只的注意,却没有引发那些船只的惊讶。中国船队在地中海里不算多,却也不是稀客。
这是一支由十艘货轮与三艘军舰组成的船队,目的地是地中海东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港口迎接的是奥斯曼?努里帕夏。这位奥斯曼帝国元帅,当之无愧的名将看到从军舰舷梯走下来的李维仁上将,立刻迎上去握手。
与奥斯曼?努里帕夏在普列文一起被俄国人围困了将近两年,李维仁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也很欢喜。两人稍微寒暄了一下就说起了正题,“五万吨的装备,步枪已经足够让奥斯曼帝国的陆军全部换上新式步枪。”
奥斯曼?努里帕夏眼中放光,中国军队的装备在中美战争中表现优异。战争结束之时都是武器装备低价大放送的时机,奥斯曼帝国也趁机购买了一大批武器。这批武器足够奥斯曼帝国所有部队的装备全部替换掉,身为奥斯曼帝国的名将,奥斯曼?努里帕夏希望能够趁此机会全面引进中国的战争技术,对屡战屡败的奥斯曼帝国实施一次彻底的军事改革。
检查装备物资的工作自然不会让两位位高权重的军人来做,奥斯曼?努里帕夏和李维仁都上了汽车。李维仁拥有奥斯曼帝国的帕夏称号,也是奥斯曼帝国皇室的女婿。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能算是完全的外人。皇室接待这位战争中立下赫赫军功的‘亲人’也是应该。
在汽车上,奥斯曼?努里帕夏问道:“李帕夏,我们这些年已经普及了军校教育,有了各级军事学校与军事院校,但是我感觉这些毕业的学生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种强烈的爱国心。你们中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么?”
李维仁听后露出了爽快的笑容,他的声音轻描淡写,很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高深感,“这种事情肯定都有。年轻人和咱们这些老家伙不一样。”
虽然说的轻松,李维仁内心深处却一点都不轻松。年轻的军人们承担了北美战争中绝大多数战争内容,然而李维仁却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的思想总结会上才听到这个说法,经过了好一阵子的心理斗争,他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李维仁这样的‘老将’当然会认为自己是战争的主角,但是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平均年龄22岁,李维仁的年龄大约是平均年龄的两倍,但是面对几百万年轻人,李维仁个人的年龄数字并没有能让这个整体平均数有丝毫变化。
承认了战争是靠这帮年轻人完成的,李维仁就不得不面对年轻人在想什么这个问题。部队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中,‘都督要打这一仗,所以我们就来打这一仗’的占了67%的比例。
“为了国家”
“我想当兵打仗,然后分到部队给的机会”
“我们村(镇、乡、以及各种地方单位)当兵的都给安排工作,还给上学,我也想靠自己混出个名堂”。
这些非常务实又充满了对机遇渴望的理由居于其后。李维仁自己不是完全的苦出身,但是李维仁对于从军的理念和韦泽时代的老兄弟们差不多,不从军打仗,大概就会死。不过短短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军人对于战争的理念就变得完全不同。
政治部门内部的讨论当中有一个对比,老兄弟们中间单纯的因为韦泽的命令而去从军的基本为零。甚至李维仁这波人里面因为对韦泽的服从而去从军的比例也是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数据让军中的将领们大吃一惊。他们自己无法想像,单纯论忠诚的话,反倒是那些没有亲自见过韦泽的年轻军人更忠诚。
现在战争还没完全结束,对于中美战争的总结,对于年青一代的了解也只是刚开始。李维仁却已经明白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有很多不正确,有相当一部分错的离谱。此时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朋友奥斯曼?努里帕夏提出了相似的问题,李维仁倒是觉得自己走在了老朋友的前面很多很多。奥斯曼帝国的陆军里面可没有光复军军中那么系统与科学的政治部门。
奥斯曼?努里帕夏一直对李维仁非常尊重,李维仁的语气里面有种洋洋自得的感觉,反倒让奥斯曼?努里帕夏更有了兴趣,他连忙问道:“怎么讲?”
“你们希望那些年轻军人怎么对待从军这件事。年轻士兵自己怎么看待从军这件事。如果两边的看法一样,自然就没有问题。如果两边的看法不同,自然会有冲突。”李维仁说着常识般的回应。
“可是年轻人难道不该听我们的么?”奥斯曼?努里帕夏对李维仁的话并不同意。
李维仁微微摇摇头,他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但是光复军里面政治部门的思想教育却证明了这种想法的问题。扭头看了一眼老朋友,李维仁语气很沉稳的说道:“老朋友。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终归是年轻人的。我们会被现在的年轻人取代,取代我们的年轻人会被将来比他们更年轻的的年轻人取代。”
见到奥斯曼?努里帕夏露出并不认为这话的表情,李维仁继续说道:“我们当年守普列文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武器,现在我们又在用什么样的武器。哪怕是我们自己,现在的我们取代了过去的我们,未来的我们又会取代现在的我们。到底是让世界一成不变,还是跟着时代向前走,这就是老头子和年轻人的区别。”
看得出,奥斯曼?努里帕夏很想反对李维仁的话,至少也希望能够把这话当成一种笑话来看待。毕竟李维仁整个叙述的语气非常轻松。但是仔细想想李维仁所说的话,奥斯曼?努里帕夏发觉自己怎么都反驳不了。除非是他态度强硬的认为世界永恒不变,否则他就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的‘不听话’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可这种想法与奥斯曼?努里帕夏这一生的基本理念很对立,所以元帅大人根本不想接受李维仁的说法。
当然,李维仁来这里也不是给奥斯曼帝国的元帅大人上思想教育课,既然老朋友奥斯曼?努里帕夏并不乐意继续这个话题,李维仁也很识趣的闭上了嘴。这次派李维仁过来的目的是让奥斯曼帝国按照协议把科威特割让给民朝。中美战争之前,民朝就一直为了能够在波斯湾有一快土地而努力。那时候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中国一旦有了落脚点后就无限制的扩张,所以百般抵抗,不肯从命。等到中国解决了美国,奥斯曼帝国的身段立刻就软化下来,对于民朝要一块土地的要求表示了理解。现在这票武器已经不需要奥斯曼帝国掏钱,这一大笔武器款项可以用科威特这块土地来抵偿。
汽车驶进了奥斯曼帝国的皇宫,接着就是一套很繁复的礼仪。李维仁做着这样的行动,心里面一阵阵的腻味。这种为了摆谱而摆谱的玩意与民朝简单明快的做法大相径庭。韦泽都督对于礼仪的意见是‘实用、平等、简单’。所以军人敬礼和握手,非军人只剩了握手。有了起码的礼貌之后,大家立刻就直入主题。奥斯曼帝国这套繁复的礼仪,让李维仁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见识到的规矩。那时候的李维仁就不喜欢记都记不住的玩意,现在的李维仁忍不住回想起了儿童时代的记忆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