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好奇。”
洪中也没有阻止,陈菜农的信息就是他告诉王彪的。
村里还很热闹,没人注意到洪彪和阿豪一起走了。
距离远也不远。
两人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菜场。
坝子里的一筐筐菜顿时就吸引了洪彪的注意。
尤其是手工整齐的精品菜心。
在那一筐筐菜的旁边,还排排坐着三个男人。
只看那黝黑朴素的面孔,洪彪就知道三人是老菜农。
但阿豪却向那三人问道:“陈菜农呢?”
“在家里。”
其中一人回头喊道:“家志,你的客户又来找你买菜了。”
一嗓子的功夫,各家门口都有人出来看热闹。
大晚上也有人来买菜?
众人又一次感觉到了陈家志的不一样。
洪彪打量着从屋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也微微感觉到吃惊。
怎么能有人这么黑,但还这么帅?
这个靓仔就是这些菜的主人?
洪彪有些不相信。
排排做的那几个老菜农,看着可比他靠谱多了。
但阿豪的话又证实了这一点。
“陈老板,你的菜不错,我还需要80斤菜心。”
陈家志看着来人,问:“龙船宴还没完吗?”
阿豪:“明后天也还有其它聚会。”
“哦,装吧,还是三块一斤哈。”
“没问题。”
“对了,洪老板晚上怎么没来,我还想着找他帮忙,你帮我带个话吧。” 陈家志把台秤拿了出来,阿豪挑了两筐菜后,他又开始称重,同时开口问起了洪中。
“我需要买防虫网,不太好找,需要他帮忙留意下。”
“防虫网是什么东西?”
“防虫网就是防虫网。”
阿豪:“……”
正当阿豪懵逼时,洪彪开口了:“你要多大目的?需要多少?”
陈家志讶然的打量着这个一开始被他忽略的男子。
身形粗狂,皮肤黝黑,身上带有江湖的味道。
防虫网目数是指单位面积网孔数量。目数越大,网孔越细密,能阻挡的害虫越小。
一般人可不了解。
尤其是这个年代。
而菜心等主要防的是蚜虫、跳甲和白粉虱,属中型害虫。
陈家志看着他,说:“至少40目,需要的也不多,300-400个平方米。”
“你拿来干嘛?”
“还能干嘛,种菜啊!”
洪彪微微有些吃惊,防虫网可不便宜,国内用的人很少。
这陈菜农果然和阿中说的一样,很有意思啊。
“给我半个月,我能给你搞来日本货,价钱比国产的贵不了多少,一个平米12元。”
顿了顿,洪彪补充道:“即使你找阿中,他也会来找我。
供销社也能买到国产防虫网,但需要乡镇开介绍信,估计你也开不到,还不如直接用进口的。”
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了。
大概率是水货。
两人都没有点明,但洪彪知道陈菜农应该不难猜到。
陈家志也的确猜到了。
他还猜此前的进口农药也是这人弄来的。
只是为什么他这么积极?
想了会儿,陈家志试探道:“老板,你也做蔬菜生意?”
洪彪笑了笑:“偶尔做一做,也许我们很快就可以合作。”
陈家志:“有些事我可不敢做。”
洪彪:“你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把菜卖给我们,安心赚你的钱就行了。” 戚永峰帮着把菜装好了,阿豪也付了钱,240元,洪彪又问:“考虑好了没,防虫网要不要?”
“要,怎么不要。”
洪彪笑了,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对两人的第一次碰面很满意。
而易定干等人则听得云里雾里,陈家志没解释,也没多说一句。
从和洪中的接触开始回忆,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是洪中其实不太懂农资行业。
不像是农资系统里下海的。
各方面都很生疏。
所以能在他的店里看到各种行业书籍,他也在学习。
那他在开农资店前是干什么的?
从这么多国外货就能猜到了。
和洪彪是一条路出来的。
洪中此前还提了蔬菜生意。
能让他产生兴趣的肯定不会是国内市场,最近的也只有香江了。
也不是正规渠道。
难怪会做了那个梦,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至于合作的风险?
他只是个卖菜的。
卖给谁都是卖。
别人买去干嘛,他也不知道。
而且量也不大。
看洪中洗白开农资店就知道了,他们也不强,只能小打小闹。
在香江,走鬼档的帮派并不少,他们这点量,大菜栏可能理都不理会。
而且,陈家志也不会一直给他们供货。
他想的是通过正规方式打通供港渠道,都要回归了,这几年,就是大菜栏最后的疯狂。
洪中洪彪想通过他赚一笔钱,陈家志也想通过两人摸一摸香江蔬菜市场的情况。
前世他接触出口都是两千年后的事了。
对近几年的情况没那么熟。
他连香江现在的菜价都不知道,信息太闭塞了。
送走了阿豪和洪中,易定干三人还在排排坐,见他回来,问道:“家志,买防虫网干什么?” “这还用问吗,听名字就知道了,七八月高温高湿,病虫害多的吓人,用防虫网配合农药,防治效果要好很多,就是太贵了,你们用不起。”
“……”
扎心了。
但也是事实。
每平方米12元。
即使陈家志都不敢全覆盖,只计划了半亩的量,但也需要投入4000多元。
每批菜关键时期遮几天。
再配合遮阳网。
估计能减少30%~40%的病虫害。
剩下的采用化学防治。
如果单用农药,叶菜依然可能保不住,农残还会大幅超标。
有防虫网,则会好很多。
和聚过来的菜农解释了几句,几人现在对他也深信不疑。
只是确实用不起。
想投入都没办法,他们没那个资本,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他们早就打定主意要跟着陈家志学,管理、技术等等都可以模仿。
但一旦到了设施投入,没钱,想模仿都没有办法。
这还要怎么追赶啊?
差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是亲眼目睹。
三只老鸟顿时软了,萎靡不振的坐在台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烟。
回了屋后,陈家志看到李秀正拿着装钱的包,刚收的240元才放进去。
看到他进来,李秀说:“家志,刚才你的话我听到了,要买防虫网的话,家里的钱可能不够。”
三天卖了一万元固然让人兴奋。
但计划的投入也让李秀很头疼,一算,钱居然不够。
新接的10亩地的要上发酵猪粪和小拱棚,小拱棚的遮阳网和竹片还没送来,猪场的钱还没去结清,这就要去掉七八千。
再加上水泵水管电线需要一千多。
现在又来了防虫网。
用三天时间成了万元户,但也可以在瞬间又成了负翁。
陈家志回头看了下,门外易定干几人也听到了两人的谈话,正看着他。 眼里的意思很明显,原来你也不够啊!
陈家志笑了笑:“又不是现在就要用,别人说了半个月,半个月时间,你想想能卖多少钱了?”
今天他的菜少。
但也只是相对昨天而言,一晚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三只老鸟才提起点劲儿,又焉了,差距可望不可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