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讨伐臣的清君侧,无形之中究竟生了多少事端。”她道,“杀人,还是要比活捉省时的。他死得——不冤。”
瞧瞧,提到这种事,她便能侃侃而谈起来了。
刘笙心中轻笑,点头道,“若能用他的命,换那几万兵马早日转道前往北境,也值了。”
秦姝默然,两人难得的一致。
“那就,去罢。”他道,“即刻。”
秦姝垂首,“臣告退。”
他望着那道纤细飒爽的背影,单手托着下巴发怔,久久不发一言。
久到孙无忧从后殿走过来,好端端的立在他身前躬身,都不曾令他察觉。
孙无忧沉声唤道,“陛下。”
刘笙宛如大梦初醒,有些茫然,“老师来了啊。”
“臣听闻昨夜京外动荡,连忙进宫报与陛下。内侍说长公主一大早就入宫进谏,臣便私自从后殿而入了,陛下恕罪。”孙无忧嘴上说着,眼中却没有悔愧之意,“臣请问,长公主此刻是否调军迎敌去了?”
刘笙并不设防,叹道,“是啊,她昨夜就开始准备了,想必已是整军待发,谁能有她的动作快呢。”
孙无忧大抵很是满意,弯了弯唇角,“陛下此举,高明。”
刘笙这才回神,“什么?”
“第一批去北境的兵马越少,谢家父子,死得越容易。”孙无忧躬身道,“陛下明日可令先锋军先行,余下的,等待长公主的人马回京后再一同启程援军。”
“前方有李侍郎的谋划,后方有长公主作为牵扯。”他朝着少年一笑,“谢家,绝无再翻身的可能。”
刘笙半阖着眼,是在思忖。
“前方空虚,那朕要的军绩呢?”
孙无忧眯眼笑道,“陛下不就是想要许大将军赢吗?等那父子送了命,再派大军援助大将军不就成了?区区魏军,许大将军足能应付了,实在不济,就叫长公主一同前往便好。”
“臣听公主的意思,还是个心软的。刚好,趁公主不在,咱们把事情办妥当了,也免得公主与陛下起争执。”
刘笙抬眼看他。
他说得对。
这些事,是不值得阿姝与他一闹的。
既然她不喜欢,那就莫要插手了。
“好。”少年道,“老师去办吧,朕要休息了。”
孙无忧颔首致意,恭送他转身回到内殿,听到熟悉的女声才安心离去。
屋外的日光,比方才还要刺眼些。
他抬起手掌,在白日下的掌心几乎呈一片红色。他小心翼翼的,用那一抹红色,遮挡住自己的眉眼,以免被晃了神。
就在他靠着手掌下的阴影,勉强行进几步时,终于来了那一片云,将白光遮了个八九分,令他有了喘息之机。
他终于能放下手,立直了身体去瞧那片云后的白日。
良久,他才收回那抹欣赏的神色,拂袖而去。
该变天了,他想。
第072章 悲际始端(修)
秦姝是带着白羽离京的。
许青霄也在翌日与谢家父子一块, 率先军远赴北境。
镇守九层台的人,理所应当成了鸣泉。原因无他,白羽需要功绩来助他在日后登上那位置;听白身边需要留下簪月这样的人, 秦姝不在, 她们更要警惕有心人趁机调拨滋事。
“鸣泉,并无大过。我仍是信他的。”秦姝当时这样说。
她思量的很好。鸣泉对皇帝虽有些愚忠,却能做好自己的本职,他不会规劝皇帝,却会将所有京中的消息原原本本地上报秦姝,一向不刻意隐瞒。
她想着,不过是在京周的一场小仗,即便真出了什么乱子, 自己也能及时返京。携白羽出京, 也正是衡量了——只有他的能力, 才能在必要时刻替她撑上一阵。
她自认是算尽了,却在发现自己已经回望不到京都的城门时愣了神。
迷茫与困顿漫过她的心头。
“这是我们出兵的第几天了。”
白羽闻声应道,“第七天了, 主子。”
“这人屡战屡退, 他想干什么?”女子撂下本还擦拭血渍的帕子, 目光带着厉色,死盯着远处几乎看不见人影的豫州军。
不该这样的。
交战两次, 对面都几乎惨败。秦姝的出现似乎会令对“清君侧”深信不疑的豫州军士们怒火大起,可因着战术潦草, 未等秦姝尽力一搏,便自乱了阵脚。
同为大宋的军士, 秦姝是没下死手的。
即便如此,豫州军仍旧在以每战至少损失万余将士的趋势, 不得不鸣金退兵。从始至终,淮安王未露一面。
“主子在怀疑什么?”白羽困惑道,“若是淮安王并不是真的要赢,他何苦这样消耗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