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苒赶紧上去,把被推得跌坐在地上的大姐扶起来,“你没事吧?”
大姐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没事!没事,谢谢你……”
起身后,大姐背过身,从口袋里掏钱,大概是在算吃饭的钱。
沈苒往包厢里看了一眼,满桌子都是菜,每个菜都被动过,却剩了很多。
结合这段时间以来的见识,沈苒大概猜测得到,刚才那位所谓的张老板,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给这位大姐投资,而是想白白蹭一顿饭。
沈苒深深地觉得这种人最恶心,蹭饭蹭饱就行了,干嘛还要这样浪费粮食,浪费别人的钱。
再看这位大姐,明显囊中羞涩,她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零钱,数了又数。
沈苒注意到包厢的餐桌上,放着一张纸,只上面写着——投资收益分析。
沈苒上去,把那张纸拿起来。
看完后,沈苒抬头看向大姐,问:“大姐,你是科班出身的创业者吧?”
能够写出这样一份投资收益分析报告的人,沈苒觉得肯定是上过正儿八经的大学。
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上过大学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说着说着,她的鼻子有些酸涩,再也说不出话来。
沈苒把包厢的门关上,让大姐坐下,拿起干净的杯子,给她倒了一杯水,然后说:“大姐,你先喝杯水。”
等对方的情绪稍微缓过来,沈苒就说:“大姐,你可以跟我详细说说你的工厂的情况吗?我这边应该可以帮你找到投资人。”
大姐大喜,她打量了一下沈苒,发现眼前的女孩气质和气场确实格外不同,看起来像是家庭出身非常好的孩子。
接着,大姐也没瞒着,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沈苒。
她叫秦幼梅,三年前大学毕业,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分配到工商局。
在工商局里呆了半年后,秦幼梅做出了大胆的举动,辞职下海创业。
秦幼梅的父母和兄姐都是裁缝出身,她结合市场的情况,觉得现在很多服装都是来自南边,运费都要花不少钱。
只要她的服装款式能够跟上潮流,打开北方市场完全没有问题。
家里人也非常支持秦幼梅,拿出毕生的积蓄给她创业。
最开始其实还好,秦幼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于是,她开始扩大规模,不再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跟银行贷款,建厂房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也进了很多原材料。
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暴雨把她刚刚建起来的厂房和刚刚购买回来的原材料全给泡了。损失高达五十多万。
这个年代,可是天文数字。
秦幼梅的父母急得病倒,她的兄姐也被带进了泥潭。
秦幼梅积极地想办法,因为已经没有抵押的财产,银行不可能再给她放贷,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人投资。
沈苒又让秦幼梅详细地说她打算怎么重新打开市场,以及衣服的款式怎么才能够跟上潮流。
秦幼梅完全没有把对面的女孩当成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而是认认真真地回答问题。
话题刚刚结束,饭店的经理来敲门,“苒苒,宋博士来找你了。”
沈苒有些意外地看着宋时,最近每次她在外面,他总是恰好出现,然后和她一起回家。
“宋时哥,你怎么来了?”
“路过,顺便接你。”
就连对话也和之前一模一样。
宋时看了一眼旁边的陌生人,然后又问沈苒:“忙完了吗?”
沈苒没有丝毫犹豫,就把准备投资服装厂的事情告诉宋时。
宋时听完后,说:“你钱够吗?不够的话,我给你。”
沈苒一怔。
她的钱确实不够,手里现在唯一的现金就是半年的房租,还有收的红包,以及爸爸的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也就几万块钱。而且就在刚才,她和刘姨说得很清楚,饭店的分红继续用来投资,一时之间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
秦幼梅听到这,基本已经确定,服装厂有救了。
她感恩戴德地对眼前这对俊男靓女说:“你们放心,我真的可以保证半年内把钱赚回来。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沈苒没想到,宋时的效率比她还高。两个小时后,合作的合同已经签好,钱也打到秦幼梅的账户上。
根据合同,以后秦幼梅和沈苒各持股50%。
投资的钱,绝大部分都是宋时出的,沈苒受之有愧,但是宋时对她说,他是公职人员,不方便参与私营企业的投资行为。
回来后,沈苒起草了一份她和宋时的合作协议,协议里清楚地标明,以后服装厂盈利,分红按照他们的投资比例来分成。
协议写完,沈苒才发现,现在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
这个时间找宋时是不是不太合适?
可是如果今天不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她又觉得自己睡觉都不踏实。
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