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电话。”杨桃溪忙提醒。
周在平刚出台门,又马上折了回来。
杨桃溪跟着回家,和老太公汇报了八叔婆的事。
“她家就她一人了,你现在是杨家家主,她的后事还得你操持起来,有不懂的都可以问阿福。”老太公叹了口气,吩咐道。
“桃桃,谁没了?”杨桃溪正要出去,被老太太喊住,她只好转回来,轻声回答了问题,老太太一下子就掉了眼泪,“她比我还小几岁呢,怎么就走前头了。”
这话还真没办法回。
杨桃溪安抚了两句,去后院找了杨元乔回来照顾二老,自己出去帮忙。
周在平打过了电话,紧跟在后面:“桃溪,我爷爷和爸妈马上过来,这需要多少钱办事儿,我们会出的,只是,这人手还得请你们帮个忙。”
“八叔婆是我们杨家人,为她办后事是应该的,你放心,而且,八叔婆有自己的养老钱,应该够用了,不够再说。”
杨桃溪笑笑,也没说她打算补全不足的部分,免得别人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以后又找她麻烦,不过,在她心里却有了一个想法。
杨家没有后辈的老人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平时有村民们照应,生活没有问题,可到了这种时候,就得需要各家凑钱。
问题是,如今各家也不是特有钱。
当然,现在还不是细想这个时候。
九叔婆几个老太太操持过不少次这样的事,都不用别人吩咐,很快就准备了起来。
老太太们一起给八叔婆洗漱换衣的。
杨海树等人开始忙着搭灵堂。
福太公听到消息马上就来了,带着杨桃溪走流程。
第1671章这笔钱我们不能收
请念经超度的师父,选报丧、入殓、出殡的吉日吉时,派人整顿寿坟,安排酒席,还有谁负责做孝服,谁负责守灵,谁负责接收人情往来,谁又负责做孝子贤孙摔盆。
各种琐碎的事情,都得安排到位。
好在,以往这些事都有定例,也有专人。
福太公说得仔细,完全是为了教杨桃溪。
“报丧要用的长伞,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老八媳妇也没有几个亲戚了,大概也就需要十三四把伞,她还有一位姑表弟在外地,人跑过去不太现实,只能寄焦头信。”
“另外,她膝下已无人了,这孝子贤孙还得侄子们来,老九是亲小叔,这孝子贤孙还得海树他们来,一会儿就让他们守上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到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送无常。”
杨桃溪一一记在心里,全程学习,同时还抽时间找村长伯商量了成立基金会的事。
她准备每年从她的收入里取出一千元投入基金会,这笔钱主要用于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孤儿,老人的生老病死,孤儿的生活费学费,都从这部分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