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哪怕赵军和姚晴天如今远远离了老家,也不可能真正同老家那群人彻底脱离关系,像盖房子这种大事,在农村里根本不用请小工,都是同一家族人免费过来帮忙,同气连枝,这就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所以不管族人能不能过来帮忙,赵军也得回去通知一声,最起码不至于被人诟病,说他们有出息了,连根都不惦记了。
赵磊这一喊,赵家和姚家还真来了不少人过来帮忙。
赵大强这次也来了。
并且姚晴天得到一个消息,不止毛婷婷亲娘去县城了照顾待产的女儿,毛婷婷名义上的婆婆也就是毛兰花也去了,所以赵大强成了孤家寡人。
薛青松也告诉姚晴天,薛丽华应该是动了手术,最近在医院躺着,自己尚且还需要人照顾,没有精力去照顾毛婷婷,正好毛婷婷回到了吴芬和毛兰花眼皮底下。
赵家来了十几口人,姚家也来了六七口,姚成军夫妇,姚父姚母和姚晴天两个叔叔也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一脸喜色的姚成才。
姚晴天看着像是重新抖擞起来的姚成才有些疑惑,不过她忙着呢,也懒得去问。
鞭炮响起,前面热火朝天动工后,姚晴天带着高兰妹等一纵妇人去后面临时扩建的厨房处准备茶水和饭菜。
年初挖池塘时便搭建了几口土灶,前两天赵军带人修筑加了几处,还拎过来了几口炉子,完全够用了。
姚晴天如今还是孕初期,赵军反复交代了万燕红和高兰妹,只让她动口,不允许动手。
姚母也是到了此时才知道女儿怀孕了,虽然嘴上习惯性说了几句她不懂事,脸上的喜色却是越发夸张。
原本姚晴天连中秋节都没有回娘家,姚母心里气得不行,要不是秋收太忙了,她都要跑到镇上责问赵军,她女儿又不是卖给他做童养媳,怎么就一次娘家都不回了?
后来让大儿子和小儿子来镇上顺路看了,只说两人的确忙,挣不少钱的样子。
姚母听了心里依然不快活,女儿日子过得是红火,可生意上甩开了大儿子和小儿子,明明去年夫妻俩都把娘家看得很重,事事筹谋,时时惦记,怎么翻过年就不认人的嘴脸,平常没有只字片语就算了,过节都不回去问候一声,仿佛她没生这个女儿一般。
“好好好,总算是怀上了!”
姚母这话一出,姚晴天就懒得听了。
“正好你大嫂也怀上了,回头你跟我回村里,我一起照顾。
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子,店里的事忙不过来可以让你大哥或是三哥来帮忙,他们对镇上都熟悉。”
今天大好的日子,不想影响心情,姚晴天懒得去同姚母辩解,直接把掌勺的活派到赵家伯娘身上。
相比姚家只有婆媳两人,包括万燕红在内,赵家来了四位妇人,所以姚晴天这个姚家女、赵家媳话一落音,赵家便全面掌控了后厨大权。
高兰妹跟着坐在水池边不用起身的万燕红洗菜,姚母被姚晴天派去干烧火的活了。
他们有大的养鹅场和养鸡场,这鸡和鹅长得也快,成年的鸡和鹅还没销完,新一茬的小鹅小鸡又成长起来了,每天抽七八只出来杀得吃的话完全看不出什么影响。
三位养鹅和鸡的老人平常得空喜欢凑在一起,在山上各处点种一些冬瓜、南瓜之类的不怎么需要打理的瓜果,如今成果喜人。
正好这么多人来盖房子,也不用费劲将成堆的大冬瓜、大南瓜拉出去卖了,全扛过来烧肉吃,省事又省钱。
所以依然只需要带些猪肉过来就够了。
饮食方面的成本算是压到最低了。
万燕红还说如果等明年会更省,到时候池塘鱼也有了,莲藕也有了,连米面都能自己种。
她和赵磊都打算好了,明年他们不回去种地了,在这帮着赵军和姚晴天管农庄,这里土地大片的有,空着太浪费了,他们来帮忙耕种,哪怕分一小半粮食也比在家里强。
高兰妹听了心中微动,如果可以,她也不想呆在老家。
书房
虽说是分家了, 可兄弟三个住在一个院子了,有时候饭还得在一个桌上吃。
像这次秋收,三弟妹做老师的本就不下地, 大嫂怀孕了,天天说难受, 在家躺着,婆婆留在家中照料家里, 他们夫妻没日没夜在地里抢粮食, 收完自家的, 还要帮着兄弟家收。
这就算了,亲兄弟本就该相互扶持帮忙,可他们夫妻忙得没空归家, 三个孩子在家半下午的饿了, 用开水泡点剩饭吃,还被大嫂看见了骂她们好吃嘴。
高兰妹晚上回来知道后同陈玉争论, 对方当着公婆、孩子的面说她生了一窝的赔钱货。
高兰妹当时撕了陈玉的心都有,可对方怀了身孕,她这气只得忍着憋着。
公婆挡在中间只是一味地和稀泥,老大家两个孩子欺负她闺女也像没看到似的, 总说孩子间打打闹闹很正常。
高兰妹知道陈玉是看不得别人过安稳日
', ' ')('子, 分家后她一直和小姑子较着劲, 可小姑子越过越红火, 还不回去根本不搭理她,她出不了气,就柿子挑软的捏, 逮着他们夫妻和孩子欺负。
夏天说他们分得的房子西晒, 热得不行, 让她家两个孩子去东厢婆母说留给小姑子的房屋睡了。
如今才入冬,又说他们房屋容易灌风,想和他们换,壮着有孕了又闹了几场,比弟妹都矫情。
高兰妹是受够了。
之前农闲的时候,高兰妹和万燕红一起在这边帮了一段时间的忙,没有家长里短那些糟心事,吃的还好。
如果可以,高兰妹也想不回去,哪怕累些苦些。
可他们不像万燕红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还在肚子里,他们压力大要养活三个孩子,并且大的翻过年就要上学了,到时候学费、书本费都要钱。
所以窑厂那活如论如何不能丢了,姚成军也不能像赵磊那样直接扔下家里过来。
不过高兰妹现在也不担心,因为窑厂那活老大和老三也不会惦记了。
老大卖肉,虽然嘴上总是抱怨上了赵军的当,说根本挣不了几个钱,高兰妹却是不信,再不挣钱肯定比窑厂挣得多,所以他们从来不拿这窑厂的活说事。
老三虽然不给小姑子采买鸡鸭鹅了,自己却摸索着出去搞倒买倒卖了,他们夫妻脑子活,会搞钱,也不可能抢窑厂的工作。
只有他们夫妻,能挣点辛苦钱就够了。
洗着满盆的鸡和肉,高兰妹还是准备等事后,小姑子空闲下来问一声。
如果可以,她一分工钱不要,只要把三个孩子带出来,能管她们娘四个的吃和住就行了。
让姚成军在家种地和干窑厂的活,挣钱给孩子们以后上学。
坐在灶前烧火的姚母此时也是思绪涌动,赵军是个能折腾的,这么点时间,整下这么大片家业。
可像大儿子说的,人家发达了,根本不打算让娘家人占一丝一毫的光,有什么好事也只会想着赵家的人。
至于女儿,女生外向,她也不会向着娘家,一年都不回去一趟就看出来了。
姚晴天才没空管她娘想着什么,她忙着呢,得调度整个工地的吃喝,更得照顾好肚子里这个宝。
冬日夜里黑的早,六点不到便收工了。
从附近请的短工各自回家了,明天一早再来。
老家赶来帮忙的大多像上次那样自带了铺盖,如今这一片有好几个小木屋,住下来是不成问题。
有两位明日家中还有事,待会吃过晚饭就先回去了,说等房屋上梁的时候再来帮忙。
姚成军窑厂复工了,不过他请姚父回去帮他顶几天,他留下来给赵军帮忙。
所以姚父待会也会骑着自行车回去,他那自行车时姚成田的,所以姚母说姚成田等于也出力了这话也没说错,他的自行车贡献出来了。
姚成才今晚不回去,他明日要从镇上屠宰场贩肉回去卖。
姚晴天便让姚母、姚成才同姚成军夫妻挤一间木屋,好在如今也不是太冷,之前高兰妹和万燕红住的那间木屋里有床有被子的,高兰妹和姚母睡床,两兄弟打个地铺,克服一下。
万燕红自怀孕后一直都是和赵磊一起住镇上姚晴天他们租的房间里,这会已经趁着天没黑透和赵家几位婶娘烧好饭先去镇上了。
这样的安排对于姚母来说无异于脸上拍巴掌,她当场就落了脸,准备喊姚晴天去边上数落,不想赵军正好过来了。
赵军牵着姚晴天的手离开了,说带她去看看今天一天的劳动成果,他们的房屋已经初具雏形了。
这房屋虽然请了专门的人员设计,但是主要的思路还是姚晴天出的,所以这建起来的过程,姚晴天自然不想错过。
白天,工地上人多眼杂,到处挖的是沟沟畔畔,姚晴天也不敢过来,如今晚上干活的人都离开了,工具也收拾妥当,又牵了电线,亮着灯泡,赵军手上还拿着个高亮度的手电,小心点不会有问题。
何况离开大众的视线后,赵军便松开牵着的手,直接拦腰将人搂着,更安全稳妥。
两栋房子的地基已经浇筑完成,其余像院子之类的也挖好浇筑了一部分。
赵军揽着人将手电当做指示灯一点点照给姚晴天看,哪里是房间,哪里是客厅,哪里是卫生间。
“到时候,二楼这个地方做个横隔,前面是宝宝睡觉的地方,后面是她玩乐的场所……”
赵军还没说完,姚晴天便使劲掐了他腰一把:“什么玩乐?那是学习的地方,叫书房,书房!”
事关宝宝的权益,赵军还是顽强地争取一把,他把手电照到另一处:“这里是书房,有书房的。”
“书房越多越好,那个书房留给你用,宝宝要有自己的书房。”
“我也得有书房啊?”他小学都没毕业,这个书房就不必了吧。
“那必须的,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我们学上的少,如今更要多学习,要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的。
', ' ')('你看人家养鸡养鹅的都出书教学了,你能不学?种地都有什么农技站,镇府还派技术员下来指导呢。
你要是想成为养殖大户,不得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都指望请人?工人好请,技术人员能一样?到时候请不起怎么办?”
“对对对,你讲的对,要学习,要书房,要两个书房……那这里”说着赵军手电指向另一边。
姚晴天看着赵军,一脸疑问:“那里二楼是书房后面,和我们主卧相连对吧?你说给我留个大的衣帽间的,你想干啥?”
也就说说二楼都安排满了,从东到西,四间依次是前书房后衣帽间,主卧带卫生间,客厅楼梯,前儿童房后书房,姚晴天图纸上就是这么安排的。
一楼因为靠近大路,又考虑到周边池塘、田地的因素,怕蚊虫之类的多,暂时不考虑做生活区。
西边另外两联房屋是给薛青松和杨顺他们留的,虽然房间很多,但是也留了一些作为客房或者其他用途,他们一家只打算占东厢这四间大小的位置。
赵军自然不敢动媳妇的衣帽间,他想了想问:“那能不能加个三楼?”
他没有童年,小时候只羡慕那些能坐在学校上课的孩子,但是现在条件好了,他想他的孩子可能会和县城里那些孩子一样,除了学习更喜欢玩乐。
事关孩子教育,姚晴天觉得她需要好好同赵军掰扯掰扯。
“三楼以后要建也是做别的用途,我们这么大一个农庄,不够你娃玩的?到时候,种田、捉鱼、挖藕,都可以让她玩。”
“我这孩子还没生,你怎么净想着让她玩呢?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做玩物丧志,你希望你娃以后是个没出息,只知道玩乐的人吗?”
“我告诉你,要是孩子长大了淘气,不听话,不上进,我连你一起抽!”
姚晴天说着这话的同时又在赵军腰上捏了一把。
上辈子那孩子便是疏于管教,最后走上歧路。
赵军倒是把那孩子逮出来说教过几次,可大概是没立场把,他管教得也不彻底,最主要的是那孩子遗传了赵明性子里糟糕的基因,根子歪了,扶不正。
想到这里,姚晴天越发坚定了,她得鞭策赵军做个严父。
赵军听了一路,脸上忧心忡忡。
“媳妇,你看你怀孩子多辛苦,生产更难,这样好了,我们家提前做好分工,你负责生,我负责养和教好不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