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都是皇上的英明领导啊!”御书房里,李从年望着用完玺的崇祯,脸上十分谦虚拍着马屁道。
对于李从年的马屁,崇祯翻了一阵白眼,对李从年调笑道:“行了,连你也要拍朕的马屁吗?没想到朝臣对于放开海禁的态度竟然这么坚决。”
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帝王,崇祯望着这个一直带给他奇迹的心腹大臣,心理满是感慨。从李从年的身上,崇祯没有感到李从年面对自己时和其他人那种敬畏,或者专营的态度。
崇祯在他面前仿佛就是一个平等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这种独特的感觉也是崇祯为什么在初次见面,就赋予李从年大权的原因,他相信自己的心理的感觉,眼前这个人和自己一样,会一直为这个苦难的大明拼尽自己的生命,那怕灰飞烟灭也再所不惜。
对于崇祯的话,李从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下:“皇上请恕罪,说顺嘴了。”李从年这种难得出现的表情,让崇祯脸上大乐,这个时侯崇祯在发现,其实大家还过是刚刚长大的孩子而已。
“可是那些大臣为什么不同意开海禁呢!根据你们监察司传来的案子,许多□□都是和海商勾结,从事海上交易,获取大量的利益。难道朕让他们正大光明的做生意也不行吗?”
对此年轻的皇帝脸上一阵疑惑,今天的朝会崇祯也想过内阁能通过,只是没想到大臣们的反应竟然这么大。“其实皇上不知道,就是因为这里面的利益太大,那些人才不同意开海禁,当人人都可以从海上获取利益的话,这些人怎么会甘心自己掌握的垄断市场,让别人分一杯羹呢!”对于这点李从年心理十分明白,自古以来垄断的生意最好做。
因为优势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君不见后世那些号称国企的巨无霸们一手拿着国家的补助,一手吸着百姓们的血汗钱,来支撑他们世界五百强的地位,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所以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将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皇上尽管放心,臣已经有了规划,相信不久就能有好消息传来,臣还是觉得皇上还是考虑一下军制的改革方案吧!”
李从年想了想,委婉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毕竟开放海禁这种事情牵扯太大,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崇祯心理也明白,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还好李从年从九边带来的那些两银子,暂时解了眼前燃眉之急,不然堂堂的大明帝国,国库里竟然贫乏得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后世那些鞑子的遗老遗少们,整天污蔑崇祯如何的抠门,龙袍也舍不得换好套好的,十足的吝啬鬼,特别有些人还说,李自成从大明的内库里抄出几千万两的银子,这种荒缪污蔑居然也有人信,如果真的几千万两的银子,恐怕那些野蛮酋长们根本进不了关,不知道被大明屠杀了好几回了,那里还有后金的入关。
“朕看了你关于军队改制的奏折,朕认为是可以大规模的实行。”崇祯拿起李从年递上来的奏折,脸上满是肯定到:“在各地主要关卡要地驻扎野战部队,其余地方由各地义勇军防卫,只是这样放权地方恐怕出现地方诸侯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