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桌子上拿了支烟点上,动作沉稳利落,然后随意的把打火机丢在一边。他深吸了一口,用下巴指了一下陆鹤飞,说:“说说吧,怎么回事。”
“我不喜欢这个剧本。”这个理由是陆鹤飞一再强调的,“我觉得它的故事核心很奇怪,置于哪里奇怪我说不上来,但是从阅读体验上说,真的很不好。”
王寅想了想,说:“你是不是想说事件跟核心之间有逻辑问题?”
陆鹤飞说:“应该是这个意思。”
《云笈鉴》的整体故事调性是一个偏未来的软科幻故事,原著描述的社会环境下,人的肉体与灵魂是分开的,更多人是以意识形态存在,意识主动的为自己挑选身体躯壳,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肉体老化,那么就将意识封存在云库里,等待下一次的挑选——当然了,皮囊的售价是根据意识的等级来评定的,意识形态越高,挑选皮囊的级别就越高,意识存储的云库信息就更多。主人公章台因为意外导致优秀的意识匹配到了一个病弱的身体,他本想申请调换,但是因结果不可逆被驳回。万般无奈之下章台只能剑走偏锋,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以潜能激发来刺激身体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实了形形色色因为等级评价导致肉体和灵魂不匹配的人,从而发现了这背后的阴谋与秘密。
原著篇幅不长,大约二十来万字,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放在人物关系的描写,因为这个故事的亮点在于一副皮囊之下装的到底是怎样的意识,一个本以为熟悉的人的内里是否是同样熟悉的灵魂。编剧在通读之后觉得以现在的观众接受度来说,过于复杂的内容的接受障碍会很大,所以他削弱了每个人身上几经反转的身份以及整个世界观的描写,把电影重点放在了章台和他的同伴们的自我历练和对于世界法则的突破战斗上。
于是一个反转颇多的意识流小说就变成了一个类似小人物成长为超级英雄的通俗电影。
编剧团队对于市场的把握是很清晰的,明白观众的理解能力在哪儿,清楚如何把一个冷门题材通过改编变为一个大众题材,最大化的覆盖观影人群。但是这个问题在于,当他们把故事核心和故事脉络抽离开来的时候,发现这根本是两个事儿,世界观和故事之间没有充分必要的逻辑联系。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些取舍,认为商业电影的核心梗以及故事线并不是很重要,能够把故事讲到及格线就可以了。重点是视觉大片的感官刺激,以及人设的重要性。至于探讨什么高深莫测的哲学问题,这不是商人们需要考虑的。
“小飞,我发现你这个人总是关心一些不该自己关心的事儿。”王寅说,“剧本创作上的问题你一个演员这么介意做什么?我看你啊就是出道的太顺顺利利,没拍过烂片,现在倒是学会挑三拣四了。拍一个片子,能让你红,能让你赚钱,能让你事业更上一步,你管它喜不喜欢好不好看呢?”
“那你就当做我和这个剧本没有眼缘吧。”陆鹤飞说,“我这个人也没眼力价儿,不识抬举。”
王寅说:“小飞,那你可别后悔。”
陆鹤飞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去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倒是叫你觉得麻烦了。”
“因为你无从选择。”王寅说,“我给你名利双收,你都不要的么?”
陆鹤飞说:“那你给别人吧。”
王寅知道陆鹤飞这人有时候特别轴,认死理,一旦他进入到某种逻辑之后,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索性他也不费这个力气,转变了话题:“一会儿咱俩出去吃个饭吧。”
陆鹤飞说:“我晚上不吃饭。”
“干吗,减肥啊?”王寅摸了摸陆鹤飞身上的肉,“这不挺结实的么?再瘦都成人干了。”他说着话,手掌顺着陆鹤飞的上衣下摆钻了进去,在腹部紧实的肌肉纹理上暧昧游走。
“你放心。”陆鹤飞的身体靠近王寅,言语间湿热的气息都能轻轻的扑在王寅的脸上。他盯着王寅,眼中浮现出一些不明笑意,低声说,“不吃饭也干的动你。”
王寅笑了笑,用指尖在陆鹤飞的眉心一点,轻微的用力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那就回家吧。”他说。
陆鹤飞喜欢这个字眼,他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过“家”的概念了,孤身一人的生活会叫他怀疑生而为人的目的。如果在出生之前有人跟他说,人世间是苦难的,而大部分人的人生都会在半数以上的烦恼痛苦中度过,幸福快乐是一种奢望。如果他有的选,做只猫做只狗,都未必会选择做一个人。
生活是艰难的,形形色色的人,各有各的苦楚。
而他在王寅这个烂人身上能够找寻的,除了一个年长的男人的世俗教诲之外,是还有一些温情的东西的。
“好。”陆鹤飞窝在王寅的颈窝里,轻声回答。
晚高峰的时间里除了路面上熙熙攘攘之外,商场超市里人头攒动。很多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归家的路上经过超市买些晚饭的食材,犒劳辛苦工作的自己。
宁姜手里扶着手推车,里面装了不少东西,而他本人站在冷藏柜前,拿着一瓶牛奶发呆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