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罗知府一行在花山逗留了两日,参观了花山石的开采加工,考察了富贵枣的种植,对唐挽能够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的做法表示了赞赏。锣鼓仪仗在花山县敲敲打打来回转了几圈,终于又敲敲打打地离开了。
罗知府走后不久,对花山的嘉奖就发到了各县。闫志高坐在正堂,听府衙派来的文掾官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嘉奖文书,心思早飘到了别处。
文书读完,闫志高道:“辛苦赵文掾了,吃过午饭再走吧。”
“我后面还有两个县要去,就不多留了,闫知县咱们改日再聚。”赵文掾笑道。
“也好,请。”闫志高亲自相送往外走,随口问道,“赵文掾可是要去花山吗?”
“不不,去花山的另有其人。”赵文掾说着,慢下了脚步,道,“听说闫知县和花山那位县令,私交不错?”
闫志高欣然点点头:“有些交情,怎么?”
“那就奇怪了,”赵文掾道,“说起来这花山书院是你铜冶县和花山县合办的,嘉奖令上如何只有花山县的名字?我听说您为了这书院的审批费了不少心血呢。我是替您不值啊。”
这事儿闫志高本没有在意。经他一提,反而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如果嘉奖令上只写了唐挽一个人的名字,那这政绩也就没自己的份了,这还怎么给小阁老留好印象呢?
赵文掾又说道:“我听说那唐知县是个惯会过河拆桥的主,以前苏州那位知府就被她坑得丢了性命。闫知县,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闫志高心头一凛:“苏州知府如何?”
赵文掾却深谙话说三分的道理,摆摆手道:“失言了。闫知县好自为之,告辞。”
他这没说完的话,却在闫志高心里种下了病根。
却说这嘉奖令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入了花山。县衙在四方街搭了高台,请文掾官上台宣讲,吸引了百姓们围观,共同分享荣誉。唐挽立于高台上,目光越过黑压压的人群,就见人海尽头一辆青蓬马车,和两个白衣青年。
“这就要走了吗?”身后人群散尽,方才还喧嚣热闹的街头渐渐落寞下来。唐挽来到冯晋阳和沈榆的面前,眼中不免失落。
冯晋阳点点头:“我和瑞芝打算去浔阳看看冯楠君。”
“也好,”唐挽道,“我准备些礼物,有劳二位帮我带过去吧。我俗务缠身,不能亲自前往,请替我向冯楠告个罪。”
沈榆笑道:“他也不会怪你的。”
唐挽四下看了看,问道:“怎么没看见元朗?”
冯晋阳与沈榆对视一眼,道:“元朗说不喜欢离别场面,所以让我二人前来辞行,他先行一步了。”
唐挽心头有些失落。每一次都这么来去匆匆,还不如不来的好。失落之余,仍要恭恭敬敬与另外二人作别,并且亲自送他们到了县界,目送那马车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