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十九章 小露身手</h1>
众人抽签随即分为了5组,每组7人,接下来,工作人员开始将一个个的长纸盒子放在桌上。
这些纸盒子看起来都十分古朴,上面印着蓝色的水纹,每张桌子上放着7个,每一桌盒子发完后,工作人员便让每个人随便拿上一个,但是不能打开。
待到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纸盒子的时候,便听张向东说道:“本期的书画考核也是三场,第一场考的是诸位在书法上的鉴别功夫,现在在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幅书法手卷,这些书法全都是赝品!”
这话一说,周围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不知道张向东这一关究竟考的什么,居然全部拿赝品出来,那岂不是不需要做鉴定了吗?
不过罗教授等人对张向东十分了解,这人是出了名严苛,虽然是初级考试,但是从来不会做放水的事情,这光拿赝品出来考核,绝对不会比鉴别真伪更简单。
果然,只听张向东看了看表道:“从考试时间开始,每个人拿着的手卷只能停留2分30秒,2分30秒以内,你必须要区别出至少两个造假处和作者真迹的区别,并将其记录在工作人员给你的本子上。2分30秒后,和同组的人交换另一幅手卷,再次找到这幅手卷上两处明显作假的地方和真迹的区别。也就是说,10分钟以内,每个人需要鉴定4幅手卷。成功鉴定出4幅的,算为优秀,3幅的为普通,2幅的为及格。”
众人听得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张向东的严苛果然不是吹的,看起来很轻松,不需要鉴定真伪,只需要通过寻找赝品作假的地方和真迹做对比,但实际上,这所考察的知识面可谓是相当广。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对真迹不了解,对作者的笔法、款识等不够了解,就算是赝品那也没办法辨别。
而且,每幅画鉴定的时间限定成了2分半,一下子把氛围就弄得紧张起来了。
考生们一个个象快要上战场的战士一样,紧握着盖子,只听张向东宣布开始的时候,便立刻将盒子打开,拿出里面的书法手卷来。
赵卓把手卷摊开来一看,然后朝着左右两个人看了一看,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张向东直接把这些书法说成赝品,因为即使他不说,只要对书画稍稍有点了解的人,也知道这不是真货。
赵卓手里拿的这幅是颜真卿的书法,左右两边一个是苏东坡的书法,另一个是文天祥的书法,这些人可都是历代名家,那书法可都是无价之宝呢,怎么会轻易拿来作初级鉴定考试呢?
墨灵朝上面瞄了一眼,又看看周围的,提醒道:“大哥哥,这些画都是‘河南造’和‘湖南造’哟。”
“哦,是这样啊。”赵卓有些恍然大悟。
所谓河南造,又称为开封货,是指明末清初时开封地区所造唐宋名家的书法伪作,多是象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乃至岳飞、包拯、朱熹等名臣学者的墨迹。
湖南造,又称为“湖南刀”,是清代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湖南地区所造假书画的俗称。
在清代时,地区造假甚多,就书法手卷、字屏之类,以开封和长沙最为出名,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赝品制造地,就算放在当今,也很容易看到这类的伪品。
赵卓虽然接触书画的时间不长,但是去过拍卖会,又到过慈善义卖会,还去过秦信的收藏室,听墨灵讲了许多关于鉴画上的知识,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两种有名的造假。
随后,墨灵便开始指出手卷上显而易见的造假处,然后又详细的给赵卓说了说颜真卿真正手卷和这赝品之间的各种区别。
赵卓便将手卷放在了桌上,开始一一记录起墨灵所说的对比,而此时仅仅过了一分钟。
看到赵卓放下手卷开始写东西,罗教授脸上露出赞赏的表情,余唯洋等人多看了他一眼,却没说话,毕竟谁也不知道他写是什么。
如果写得是对的,那能在一分钟鉴别出一幅确实算有些功力,但如果是错的,那速度再快也没有用,真正要评判还得等到答案递上来的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隔两分半中,众人就要交换各自手里的手卷,赵卓只要拿到手卷,摊开后认真看了一阵,便将手卷收起,继续在纸张上写答案,时间同样是只过了一分钟。
和赵卓的轻松相比,不少考生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头的汗,不时的边看边擦,明明是大秋天,却热得和盛夏似的,就连外围的他类考生也不由得为众人捏了一把汗。
徐朗站在外围,认真的看着赵卓,只觉得这师弟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和赵卓认识也有两年了,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师弟的成绩也只能算中等偏上,每次考试时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挑灯夜读,免不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