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38章 【052章】 捷报频传</h1>
从无尘车间出来的第一块镜面金属立刻被送到了所有宾客的眼前,这种薄如蝉翼而又异常坚硬的特殊金属很快就引起了宾客们的阵阵惊呼。除了已经见过样品实物的宾客,其他的宾客都不敢置信,这种比起碳纤维材料还要轻的新型建材竟然如此迷人。
整个表面光滑无比,一边可以透视,另外一边却宛若黑洞一般深邃,可以吸收大量的光线,比一般的当面玻璃更为神奇。
根据‘新鑫金属’所提供的宣传资料,这些‘镜面金属’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量热量,在经过特殊的接收装置,转化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冷气、照明等等提供能量。能够当成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这一优点,也是‘玛卡金属’和‘新鑫金属’在推广‘镜面金属’的时候,着重向客户介绍的。
现在,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节能减排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建材若是能够在节能方面做出一点提高,哪怕价格更高也都会大受欢迎。毕竟,现在各国政府也都是为节能减排的建筑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政策上的变化也促使市场做出了积极的相应。
如果‘镜面金属’经过实践之后,能够达到宣传材料上所标示的标准,自然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因此很多应邀而来的客户也都在密切观望,希望通过‘镜面金属’的第一个应用单位‘钻石楼’能够迎来良好的表现,才能让他们下定决心。
…………
最终,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第一块‘镜面金属’的产品被顾宇良郑重其事地收藏了起来,作为公司迈向辉煌的重要象征。若干年之后,这块‘镜面金属’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了见证国内高新技术材料行业开始崛起的重要实物之一。
当然了,沉浸在试生产初步成功喜悦中的顾宇良并没有考虑到那么远的事情,他如今满脑子已经被即将滚滚而来的金钱充斥了。
自从被‘镜面金属’的优越特性所吸引,顾宇良决定投入全部身家修建这片厂房,生产‘镜面金属’开创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在这几个月之中,顾宇良一直在忐忑不安之中度过,担心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出面解决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还得在海大建工上班,几乎都要累得虚脱了。
现如今,辛苦了几个月终于是见到了成功的曙光,如何不让顾宇良感到开心呢?
有了产品,顾宇良第一件事就是就是叫来韩世元,让他和车间的生产经理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地把‘钻石楼’每天所需要的‘镜面金属’数量以及各种规格及时通报车间方面,以便做好生产安排。毕竟,‘钻石楼’所需要的‘镜面金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统一规格,生产起来还挺复杂的。
现在在‘玛卡金属’还不能全力供应原材料的情况下,‘新型金属’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作就是保证‘钻石楼’施工所需要的‘镜面金属’供应。也只有在国庆之前让‘钻石楼’落成,才能为‘海大建工’以及‘新鑫金属’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段总,现在‘镜面金属’的生产已经开始了,咱们的谈判也该有个结果了吧?”离开‘新鑫金属’的厂区,在前往玛卡基地的路上,郭伟开口和段秉义说道。
虽然段磊已经定下了和海钢进行合作的基调,但是负责谈判的段秉义很清楚整个合作项目中己方是优势一方,倒也不急着和海钢签署正式的协议,而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更大程度地为‘玛卡金属’和儿子争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玛卡金属’生产的‘超级合金’究竟是自己负责运输到海钢的车间还是海钢负责物流的费用的工作?‘玛卡金属’需要大量的普通金属进行加工,才能生产出‘镜面金属’和‘超级合金’的原材料,这一部分的原材料段秉义在考虑到是不是能够通过海钢获得更大的优惠?另外,在海钢负责‘超级合金’生产的独立子公司里,‘玛卡金属’所派驻的财务和管理人员薪金是海钢还是玛卡方面支付?
…………
说起来,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拍板容易,但是要想落到实处还真的需要参与谈判的人员弹精竭虑才能达成共识,最终启动合作项目。
原本,海钢方面负责和段秉义谈判的人员还想仗着自己是超大型国企的身份,稍微拿捏一下,为海钢更为自己获取一些利益。而郭伟虽然是这个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但他是不能一手遮天,精于技术和生产的他对于谈判这一块多少还是放权了。
但是随着‘新鑫金属’的顺利投产,郭伟知道自己再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利益之争迟迟不能拿下‘合金钢材’的合作项目,肯定会让自己在集团领导面前失分。为此,郭伟当机立断,决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让步,以期能够和‘玛卡金属’尽快展开合作。
“这个没有问题!”一听郭伟如此开口,段秉义就知道对方已经决定让步,笑着说道:“大家已经辛苦了一个多月,也该有个结果,然后尽快把经历放在合资项目的生产筹备上,等着‘玛卡金属’这边可以提供原料之后,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生产!”
谈判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不就是因为段秉义得到了段磊的授意,多争取一点利益,也为‘钻石楼’落成之后才能提供原料的状况争取时间。
“这样的话,我们就争取尽快签订协议,然后根据你们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听到段秉义的答复,郭伟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原先海钢特种冶炼所给‘玛卡金属’冶炼合金钢材的时候,使用的是海钢平时所生产用的车间和电炉,也算得上是国内较为先进的设备了。但是,在段磊看来,这些设备并不算太好,无法把‘合金钢材’冶炼所需要的工序以及技术完整地体现出来,生产出来的‘合金钢材’性能只达到了预定的70%。
因此,在双方合作的谈判之中,就有一个条款,就是海钢必须要严格按照‘玛卡金属’提出的要求,对生产车间以及设备进行大量的改造,以满足‘合金钢材’生产所需要的条件。
由于国企的特点,在协议还没有签署之前,郭伟也是没有权利对生产车间进行技术改造,他也只能等到协议签署之后,才能够安排资金和技术人员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因此,一听段秉义愿意结束谈判,签订协议,郭伟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刻安排车间的技改。
…………
已经达到了心里底线的段秉义很快就代表‘玛卡金属’和海钢签署了合作协议,海钢正式成为了‘玛卡金属’第二个合作伙伴。
海钢的高层,包括负责项目运转的高级工程师郭伟都没有想到,这个初步投资金额才不到百万的项目居然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崛起,成为了海钢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甚至于,随着市场的逐渐升温,‘合金钢材’的产量越来越高,海钢相当一部分的车间、生产线都逐渐被改造,用于生产‘合金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