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提着行李,个子不算高,看起来像未成年。
“您好?”他礼貌地向他们致意,竟是带着些翻译腔的普通话。
好家伙,倒也不必翻译腔也一同给她们翻译过来,是怕她们没有代入感吗?
陈晓芸拉着黎落,快步走到他的面前。
吐槽归吐槽,陈晓芸注意到了马克思先生陌生的眼神,并不像认识她或者知道她的到来。
似乎这与过去的几次都不一样。
过去几次,作品的主人至少会对她有印象,或者被人交待过什么之类的理由。
她猜测,很可能因为这一次是纯体验之旅,不需要完成任务。同样,马克思先生与她也没有一丁半点的联系。
没想到,她竟然要靠自己。不过嘛,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交际,只有勇敢的陈晓芸。
勇敢的陈晓芸一紧张,说起了废话:“很高兴见到你。”
经典小学英语教科书发言。
陈晓芸心中暗自唾骂自己,为什么她也在说奇奇怪怪的翻译腔。
他礼貌地同她们打着招呼,“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你们吗?”
黎落平时挺健谈的,到了这种时候,只能紧张地看着陈晓芸与马克思聊天。她怕自己说错话,露出什么不能露的马脚之类的。
黎落多年看番经验,得出:作为一个良好的同伴,要秉承着多说多错的原则,少说话,保证不拖后腿。
陈晓芸决定开门见山,对马克思道:“先生您好,我们之前看过您的著作,非常仰慕您,想与您探讨一下。”
黎落便在旁沉着冷静地点头,以示赞同。
马克思先生看了看天色,最后一点阳光都没落入天际里了,神色犹豫。
“我们只是想邀请您和我们吃晚餐,一次就好。”陈晓芸马上恳求,眼睛泛泪,道:“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倒也不是真的最后一次,只不过这是难得的纯体验的赠送之旅,无需完成任务。
陈晓芸下次应该没有勇气主动选择来见他,怕自己真的成为奋笔疾书写到二十一世纪的孤独的时空研究学者。
听起来未免也太惨了。
面对两个女孩无比恳切的眼神,他答应了。
不知为何,他对这两个女孩也有一丝好奇。这种好奇,驱使他答应了她们的请求。
他们就近挑了家餐厅。
陈晓芸硬着头皮对着菜单点了些,不知好吃不好吃,反正把期待降低便是了。
她点了鼎鼎有名的炸鱼薯条,面包,还有牛排。
兴许是她们已经将期待降到最低,炸鱼和薯条味道尚可。炸的东西,再怎么难吃,也难吃不到哪里去,吧。
第一次吃,她们都觉着挺新鲜的。加上确实挺久未进食,二人食欲旺盛,饿得慌,给什么吃什么。
陈晓芸方才可是夸下海口,说要和马克思先生探讨学术问题的。
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造诣都十分一般的她不知如何开口,才能让自己听起来不那么可笑。
反而是马克思先生主动询问了些她们从何处而来的简单的几个问题。
毕竟她们出现在这里,实在是有些诡异。
中国最早的留英学生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十分出名的英国剑桥留学生徐志摩现在都还没出生。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才开始推行,留学生自然也是未有。
总而言之,东方面孔暂时在伦敦是不常见的。
陈晓芸迅速思考自己该如何解释才合情合理,两个女孩子为何会远渡重洋来到他的面前,又是怎么做到的。
想来想去,她们的存在就是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解释得清楚。
她的糊弄学没能达到顶端,只能糊弄过去的就糊弄,糊弄不过去的就假装自己听得不是很懂。她对自己的来历语焉不详,没明确透露。
见她并不愿意说清,马克思先生也没有强求。
陈晓芸和黎落与他浅显地讨论了一下哲学问题。
他的众多思想在书中已经被总结研究了很多年了,被写入教科书中,十几二十亿人共同学习。
一两百年过去,他的研究想法至今仍旧有超前性。
她们背了那么多年的知识点,但听他亲自讲述的时候,依旧听得眼睛发亮。
若不是真的没有研究哲学这方面的天赋,她们都想转行了。
哲学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学问。
晚餐的最后,陈晓芸拿出两张漂亮的小卡片,恳切地问:“能不能,帮我们签个名?”
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请求,愣了愣。他带着疑惑,在小卡片上签上了名字。
陈晓芸将带着马克思签名的小卡片分给了黎落一张。
黎落小心翼翼地将小卡片放在了自己的小包包里。
这可比什么明星签名宝贵得多得多得多得多,是无价之宝。
吃过饭后,马克思先生知道她们尚未有落脚之地,带她们去了家条件看起来不错的旅馆,还告知了她们自己家的地址,说有事可以去博物馆或者家中找他。
陈晓芸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只觉此生无憾矣,她或许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大学生了,没有之一。
她们回过神后,才拿着行李箱回房间,在二楼。
她们住在同一房间里,女孩子出来自然是要住在一起的,比较安全。以往平时出去旅游,住一个房间还因为省钱。但是陈晓芸发现自己在这个时候并不是一般的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