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轱辘一转,他们很快便到了会稽山阴之兰亭雅集。
修禊,一种古老习俗,即在农历三月三日这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游玩,可以消除不祥。当然,王羲之现在不是去沐浴的,文人将他们的集会也称之为“修禊”,在一起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这次集会来的人很多,看起来还挺热闹的。
无人能够注意的陈晓芸默默地站在不远处,当一个最纯粹的看客。
在马车上,她也早就对王羲之说自己在旁边看着便是,可以当她不存在。
王羲之颇感奇怪,但答应她小小的请求。
陈晓芸不敢掺和进文人的游玩中,毕竟他们都是在吟诗作赋。她先前跟着李白一起学作诗,只习得了皮毛,作出来的诗只有皮没有血肉,作出来只能是贻笑大方。
好在经过努力学习,她现在会鉴赏诗歌了,没有白学习一场。
此次集会,来人众多。历史上记载共有41位文人,除了王羲之以外,不乏其他名士,比如谢安。
陈晓芸也认不出这么多人中,究竟谁是谁。目前她唯一认识的熟悉脸庞唯有王羲之一人。
文人的游戏总是风雅且有意思的。
他们分坐于曲水旁,酒杯顺流而下,当酒杯停留在某人之前,他就必须当场赋诗。
陈晓芸想到,这样子的曲水流觞也有风险的,比如可能得寄生虫和大肠杆菌。
她打了自己一下,不要想这种煞风景之事。
第五十章之爱好书法“虽无丝竹管弦之……
曲水流觞,即是将羽觞放入弯弯曲曲的溪水之中。羽觞是一种特殊的酒杯,放入水中,能自己保持平衡,顺着溪流而下。
参加集会的人分坐于曲水旁,有说有笑,谈文论道。配合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不得不说,确实十分有意境。这文人爱玩的游戏,周朝就开始流行。
酒杯看起来不错,平时如果拿来喝水,说不定会显得自己很有文化。更大可能是显得她十分中二,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拿着肥皂盒喝水。
她回去就看看某宝有没有同款,买一个在宿舍玩。若哪天有机会去泡澡,兴许还能往里边儿倒杯果汁,边泡澡边喝果汁。
宴会此时尚未开始,陈晓芸便四处张望,欣赏一下群贤。
在一群成年人中,还掺夹些年纪轻轻的朋友。比如那看起来十岁左右的王献之。
王献之小小的年纪,梳着小头发,端端正正地坐着,怪可爱的。
王献之和他的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羲之是“书圣”,他就被称为“小圣”。
换算过来,在现代才上小学三年级。
陈晓芸极其有信心,十岁王献之的书法、文学造诣肯定比她强多了。
在场所有人都比她厉害是真的。
说不定那旁边的伺候的书童都饱读诗书,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陈晓芸想了想,自己除了特别会干饭,基本没啥特长了。
这算是一场踏青活动,来宾看起来似乎都是满肚子墨水,宽衣大袍,极其飘然欲仙。
听闻这时的人爱食五石散,会导致浑身燥热,所以衣服都是宽大可去热。
陈晓芸暂时没闻到什么怪味,不知是不是【开眼】给的屏蔽器,好让她心目中的幻想不必破灭。
她听着在场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作诗,不然就是举起酒杯喝起来。
对于酒,她实在没什么鉴赏水平。
兴许是喝完酒后的飘飘欲仙之感,才会惹得众多人喜爱。五石散似乎也是,让人暂时逃离现实。
陈晓芸只要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可以飘飘欲仙了,不必借助伤身之酒或者五石散。
这一次集会延续的时间还挺久,单是等一人作诗就花挺长时间的。
陈晓芸努力鉴赏他们所作的诗,没能鉴赏出来,只是努力记住,日后当论文素材使用。
他们创作的诗要有感情、典故,还要有深层含义。其中一些诗的典故,她根本一无所知。
这让她宛若回到了一两年前上魏晋文学的课程时,被听不懂的谈玄论道诗和文学理论支配的恐惧。
其实也不必喝酒了,单听这诗就足够飘飘欲仙了。
此次集会是由王羲之主持的,宾主尽欢。
陈晓芸以前同他人一起游山玩水过,这般玩法倒是第一次,还算是新鲜。
王羲之此前喝了不少的酒,已然面带醉意。
几轮酒喝下来,大家的诗已经作了很多首。
王羲之让书童拿纸笔来,要为参加这次集会的人所作的诗作序。
陈晓芸原先在一旁,有些昏昏欲睡,听到王羲之要写序,立马精神了起来。
“作序!”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他身旁,寻找了一个好位置蹲着,随即眼睛不眨地看他。
她没敢走太近,怕打扰他的发挥。待会他如果挥笔时,不小心撞到她,导致作品被毁。那陈晓芸即将成为千古罪人。
王羲之先是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在纸上挥墨,姿势带着洒脱。
她想起自己中学之时,看到语文课本上的《兰亭集序》时,看了半天。想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怎么还会有涂改?
那时候,她都不知道自己看的也不过是临摹版本。后世之人看到的《兰亭集序》一般是书法家对其的摹本。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神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