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宋明溪用力点点头,交代着一旁的小厮上好茶好点心招待好了惜珍,便飞快的往自己院子里跑,像是让惜珍等急了她会反悔一样。
“不用跑这么快的。”惜珍冲着他的背影叮嘱。
八福楼是上京城里仅次于解忧楼的老牌酒楼。和解忧楼的大厨们擅长汇集各地风味改革创新不同,八福楼的招牌就是上京本地菜,传承了几百年的老味道。
可以说平时上京的富贵人家爱在解忧楼里宴客谈生意,但过一阵子总免不了新概念八福楼的味道。
这次八福楼里新来的大厨厨艺精湛,据说还复原了几道前朝的名菜,引得不少人追捧。这一个多月不说别的,连解忧楼的收益都受到了影响。
惜珍和宋明溪坐在一个靠窗的包厢,按照小二推荐的点了这个月主打的前朝名菜。
等着上菜的空隙,惜珍问起了宋明溪最近的情况,听说他打算跟家人回了藩地安顿好之后就去游学,惜珍也来了兴趣。
“你已经跟王叔他们说了?”惜珍问。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多磨一磨,等他们嫌我烦了应该就同意了。”宋明溪倒是不太担心他父王,毕竟他应付起来是有一手的,就怕母妃不同意……
宋明溪想起来就有些头疼,这也是他还没跟家里人挑明的原因。
“如果真出去的话,多带些人和银子,但是不要露富。”惜珍叮嘱道。
“我知道的。”宋明溪点头。
“还有,”惜珍笑了笑,“多给我写信。”
“真的吗?我,我真的可以给王兄写信吗?”宋明溪惊喜的看着她。
“当然可以了。”惜珍轻笑,“我也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太好了。”宋明溪兴奋了拍了拍手,他本来就想给惜珍写信,又担心对方太忙他的做法会惹人厌烦。如今惜珍主动提起,那他也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
“王兄您放心吧。我到时候看到什么特别的有趣的,肯定会第一时间写信告诉您的。这样您就算出不了京城,也能知道在您和皇兄治理之下的大夏是什么样子的。”
第42章季太后
“太后娘娘要回来了?”
惜珍刚一回宫,就从宋明煦那儿听到了这么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宋明煦的生母季太后,是惜珍和宋明煦的祖父明帝亲自为自己的儿子选定的皇后。
明帝驾崩后,显帝甫一继位便暴露自己荒唐的本性,丝毫不在乎自己还未出孝期,整日在宫中与男宠厮混。
后来在百官的逼迫下,才不情愿的履行了父皇为自己定下的婚约,将季家小姐迎进宫中为后。
在惜珍看来,季太后这一辈子被其他人强迫赋予了太多不该她承担的责任。
初入宫之时,百官们希望季皇后能够让他们的陛下“改邪归正”。等到对先帝失望后,他们又把目光都放在了季皇后的肚子上,期冀着她能够一举为大夏诞下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可说到底季皇后不过是个连自己婚姻大事都做不了主的弱女子,她又能如何去做这满朝文武都做不到的事情?
后来先帝驾崩,宋明煦继位。
季皇后从皇后变成了太后,除了将住所搬到太后住的寿康宫之外,她的日子和以前好像没什么区别。
先帝在的时候,百官们希望季皇后作为妻子能够约束先帝的荒唐行径。等到宋明煦成了皇帝,百官们又嚷嚷着季太后作为陛下生母,应该多为陛下考虑才是。
不过无论是在做皇后还是做太后时,不管朝堂上的人怎么说,季太后都是同样的反应。
一个人在自己的寝宫里,不去听那些话,也从不做回应。安安静静的,无事时会让人想不起她的存在。
先帝在位时,原来那些逢年过节在宫中设宴的规矩都成了空谈。季皇后既不用张罗宴会,又不用出来应酬,久而久之上京城宗妇、贵妇中见过季皇后的没有几个。
不过惜珍肯定是其中个例,从她小时候起,季皇后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宣她进宫一次。她只需要陪季皇后聊聊天喝喝茶,离开时就能带走一辆马车都拉不完的礼物。
有人说季皇后是想通过惜珍替娘家巴结上宸王,可惜珍倒是不那么觉得。
虽然相处时间不多,可她能感受到季皇后的真心。
在惜珍眼里,季皇后是个平和又寂寞的女人。永远和声细语充满耐心,和宸王府中不愿意在她身上多花一盏茶工夫的魏王妃全然不同。
如果这是我的母妃就好了。枕在季皇后腿上午睡时,惜珍也有过这种天真的想法。
再回想起之前最后一次见到季太后,都已经是五年前她刚回到朝堂的事情了。
惜珍记得当时在进宫的路上很紧张,生怕被季太后看出什么端倪识破自己的身份。不过好在他们两个见面时隔着一面屏风,而且季太后虽然对她熟悉,可与她兄长宋明韬没见过几面。
那一次季太后问了她几个问题,沉默半晌后便让她出宫了。
再之后就是季太后离宫去了皇家寺庙为大夏祈福,这一去就是五年。除了宋明煦会派人给母后送东西,惜珍也会以宸王府的名义逢年过节奉上礼物外,天下人似乎都忘记这朝中还有一位太后了。
一去五年的人,怎么突然就回来了?惜珍有些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