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一带,大战没有、小战不断,朝廷跟那些倭人你来我往地打了好几年的游击战,赢到结果最后都多算是赢了,但是每年一总结,连绵战事算下来,实际上每一场都亏损得厉害。
因为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那些倭人在海上神出鬼没、劫掠一波便直接遁走,打得就是“防不胜防”的主意,没吃没喝了便靠岸劫掠一番,大庄海军出击了就赶忙遁走……非常深刻地贯彻落实了“敌进我退,敌疲我劫”的八字流氓方针,叫大庄吃了好几回的哑巴亏。
更更重要的是,那些倭人们各自为战、并不统一,更很少一起行动……这也就意味着,就算洛阳方面主动组织过几回强硬的清扫政策,都往往还要有漏网之鱼剩下来,简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偏偏他们每一股都不成气候,只是十几、几十人,连过百都很少的凑在一起上岸烧伤抢掠,你真要派了几万大军过去重兵压阵,就是先不考虑士兵都适不适合海上作战,单是在脑海里想一想,就觉得完全没有那个必要,杀鸡焉用砍牛刀啊?
粮草辎重不要考虑的么?谁敢把这么个馊主意提出来,户部的梅旭第一个捋起袖子要先跟他打一架。
战事打得赢、但赢了也是亏;倭人杀不尽、灭了一波又来……这几乎是困扰了东南海事十余年的顽疾了,就连真宗皇帝听了都不免头疼。
泱泱大国之威,总不能就这么坐视倭人劫掠不管、只一味地追在人家屁股后面被动发力吧?
更何况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江东弟子多才俊,那里本就是文人之乡,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倭人们又蛮横不通教化,你说他们劫财就劫财吧,还动辄烧杀抢掠、淫/辱/妇女,更有甚者,还有曾犯下将一村人聚在一起活活烧死以取乐的滔天重罪的……
每每这种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事情一经爆出,东南的才子们舌头、笔端皆不饶人,能把洛阳的达官贵人、世家朝臣们骂得个狗血淋头,只道全怪朝廷无能、无才无德者占据高位,尸位素餐、罔顾百姓……
有那性情狂疏的,直接连着皇帝一起骂也不是没有的……真宗皇帝这么爱面子的一个人,也无怪乎后来会一提起东南战事、海上倭人就想暴躁得想发脾气摔折子了。
——军中诸多行伍之家,真宗皇帝一容不下楚襄侯府陆家、二看不惯建安侯府赵氏……但偏偏对虎威军的越家将优容以待、深为倚重、信而不疑,不得不说,这与自他登基以来愈演愈烈的倭人之祸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些事情,裴无洙想得比宓贵妃还要清楚些,她毕竟是从上书房里正经完成了学业、上了一整套功课下来的,就是面上表现得再不学再不学,与朝堂时政息息相关的那部分,裴无洙也不会真的能心大到一点也不听。
但是,裴无洙微微冷笑着想道:越启能不能解决得了东南的麻烦,她是不清楚,但越启这个越家悉心培养了十来年的虎威军继承人,当年最后又是怎么死在战场上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