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别的,这里的地形太符合他要找的条件了!
只见一条大河从村子旁边流过,河流两旁却并不是什么农田,而是两座低矮的山!
虽然山比较矮,可是毕竟也是山啊,跟河流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河流的水不可能自己往山上流的。
这个时候是十月中旬,是水稻收割之前的半个月,这个时候至关重要,所有农民们都想着借这个时间,最后再搏一搏,尽量提高水稻的产量。所以这个村子里的大人都挑着水桶,一担一担的从河边挑水往山上走去。
这个村子里面两边都是山,根本就没有适合种植水稻的水田,可是为了生存,村民硬生生的在两旁的山脚开垦了好些地,用来蒸种植水稻。即便是他们愿意这样一担担的挑水,但是能用来种植水稻的土地都不多,因为再往上那些地就存不住水了,无论挑多少都无济于事。
陈季清跟段凌轩骑的是马,马还是挺少见的,一进村庄就有许多孩童追着他们,嘻嘻哈哈的。
“就是这里了吧?”陈季清问段凌轩。
段凌轩点头,翻身下马,把小夫郎也接了下来。
“过来,”陈季清从马上拿下来一袋糕点,对那些远远看着他们的孩童招招手。
那些孩童却只是咬着手指看着他们,并没有围过来。
陈季清把包着糕点的油纸打开,露出里面金黄色香喷喷的糕点,那些孩童见了眼睛一亮,这才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围着陈季清,口水忍不住流下来了。
自从有了大宝小宝之后陈季清挺喜欢小朋友的,看到他们就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笑眯眯的把手里的糕点分干净了,才拍拍手站起身。
大树底下乘凉聊天的老人见到他们把糕点分给孩子们吃,不由得笑了,“两位是从哪里来的?要去哪里呀?”
第242章
段凌轩说,“从泾洲城里来,经过你们村庄觉得惊奇,就停下来看看。”
那几个老人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惊奇?我们村庄有什么惊奇的,什么宝贝都没有。哈哈哈哈!”
陈季清走过来,坐在他们旁边的石墩上,“哪里没有惊奇的,我觉得你们村子里面的人就很惊奇。”
搭话的老人不解。
陈季清指指那些挑水的人,“我从没见过用人来挑水的,又不是闹旱灾,河里的水多的是,何必用人挑呢?”
“夫郎的眼睛不好使么?”有一个大娘没好气地说,“若非迫不得已,谁喜欢落下一身累。”
“是啊。”老人感概,“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了,根落在这里,地也是这里,没办法,再缺水都得种着啊!只要天不下雨,就得一担担的挑水。别的村一天能干完的活,我们得干两天,三天......秧苗刚插下那会
儿,接连忙活一个月都不得歇的!”
“苦啊!”
一句苦,惹得大树下的老人都摇头。他们满脸沧桑,手上都有厚厚的老茧,年轻的时候都是不得清闲的。
陈季清哈哈一笑,“要想不挑水,这有什么难的。”
“你说得轻巧,别又是让我们一个村都搬走的吧?我们能搬到哪?这里就是我们的根,祖祖辈辈都在这儿的,死也要死在这块地!”大娘不客气的看着他。
这时候是中午了,那些挑水的人接连回来吃午饭,经过大树下,看到两个生面孔,都停下来看,“这是?”
“两个后生路过我们村,应该是没见过人挑水,觉得稀奇呢,哈哈哈!阿水,田里怎么样了?下午还用挑水么?”跟他们搭话的老人告诉一个打赤膊的年轻汉子。
那个汉子打着赤膊看到陈季清这个貌美年轻的哥儿有些害羞,居然涨红了脸,不敢看他,只回那个老人,“爹,还差一些呢,地里干得厉害,都裂开了,有些苗都枯了,怪我没天天去看。”
说着汉子懊恼的搓搓头发。
“那么多田哪能看得过来,好了,不怪你,回去吃饭吧,饿不饿?”老人安慰。
一听这个叫阿水的汉子说他田里枯死了稻苗,其余老人也急忙询问自家小辈,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都是有枯死的,不由得叹息,一时间大树底下丝毫没有即将收割稻谷的喜悦,竟然有些惆怅。
看来这一季又是没什么收成的了,哎,又是个苦年啊!
今年还是不好过啊!
因为陈季清刚才给村里那些孩童吃的,老人便热情的说,“二位如若不嫌弃,不如到我家吃个午饭,想必二位也饿了吧,不妨先用个便饭再赶路。”
“吴老叔还是这样...再不省省阿水什么时候能讨上媳妇......”
“是啊……”
“自己都那么难了......”
旁边的村民低声感慨着,摇头。
陈季清没有拒绝,“那好,正好我想向老伯打听一下附近村庄的情况,就先谢谢老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