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有才,去年通过殿试得了二甲传胪,和许多进士一样进了翰林任职。
他才思敏捷且不迂腐,十三岁就跟着姑祖母手下的商队到处跑,见识极广,在京中人缘也极好,当初南若刚进銮仪卫,便是他托了魏思远关照他。
南若心里对他也有期望,不过外放历练历练也好。
“没错。”太子道,“我看过他的文章,他会试的文章可比一甲要强些,殿试时应是刻意收敛了。”
“是因为我。”南若忙揽道,“博表叔与我关系亲近,我怕因为我给他惹来针对。”
还有一点,先避开太子和永昭帝的博弈。
太子笑了笑,算揭过了这一茬,道:“宫变那夜,衡王叔手下在坊市闹事,被他及时识破解除,他有勇有谋,庆渝县交给他,想来会给我们惊喜。”
南若一笑:“我先代博表叔谢过殿下了。”
太子握住他的手:“怎么谢?”
南若:“……”
说正事呢大哥。
太子只是逗他一下,道:“时间紧迫,你叫他准备准备,月底便出发。”顿了顿,“叫他临行前抽空去找一趟容相拜师。”
找容相拜师?
“别多想。”
太子拉着他坐下,奈何书桌后椅子只有一张,他坐了,南若就只能坐到了他腿上,这一回他挣了两下就不动了,一来亲都亲过了,再挣就显得矫情,二来他怕再扭两下盒子里的东西就要用到了,他和太子之所以到现在还没做全套,不是他有什么心理障碍,实在是“象孩儿”长得过分高大,他有点发怵。
太子不动声色叫他面对自己,道:“虽然他是你表叔,可有了容相弟子这个身份,便是双保险,届时去了庆渝,不会有人蠢到去为难他。”
这倒是。
南若沉吟道:“千户所呢?庆渝千户殿下可有人选?”
文臣武将配合才能真正干出实事。
太子揽住他的腰,凑过来蹭蹭他的脸颊:“越岭都司会派适合的百户前去接任,放心,王博若连这点沟通都做不好,也不用去了。”
他也得重新换个接替容相的人选。
是的,他有意叫王博拜相。
容相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坐了太久,换相是必然之事,备选的几人都不是他的理想之选,只用来中间过渡,他有心亲自培养一个出来。
恰巧王博入了他的眼,除了他还有几人,不过论身份他最适合,因为他是若哥儿的表叔。
虽然他的病似在好转,可从未听过癔症根治,未免有一日他发疯护不住若哥儿,在他还清醒时便得安排好。
不过这就不用叫若哥儿知道了。
他埋头进南若的脖颈,紧紧抱着他,祈求神佛能叫他一直清醒,护着若哥儿到老。
“夏侯治!”南若一声恼喝,以为自己是狗撒尿圈地吗,抹什么抹。
他深深觉得当初那个梦反了,那句你好骚应该由他来说才对。
太子遗憾地收回手,叫自己记下圈过的地方,总有一天会叫他从发丝到脚趾的遐思成真。
第一零九章谈话
一零九
南若和太子头疼的不止岳州一处,太子监国一事已经传了出去,算算时间,周边各国应该接到了消息,附属小国不用在意,需在意的有两个,一个是西北回鹘,一个是草原朝国。
两者本同出一源,后来逐渐分裂成回鹘和蒙兀,到了前朝,回鹘盘踞西北高原与沙漠,蒙兀主要留在草原,前者内部几大部落至今还在斗争不止,后者已经由上任朝王统一,建立朝国。
西回这些年虽主要往西扩张,可对大燕的觊觎一直没有减少,每到冬季便会骚扰边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好在有尉迟家的常胜军驻守,将西回牢牢挡在了边界处。
这次大燕政变,以西回以往的做派肯定会伺机生事,所幸尉迟烨已经提早知晓京城之变,南若和太子倒不是非常担心,但小规模战争也是战争,战争就意味着要流血要死人,还有粮食金银的投入。
常胜军常胜,耗资也是所有边军中的“常胜”,盖因西北土地贫瘠,新作物再高产也比不上其它省份,偏为了防住西回,驻扎的营房最多,无法像其它边军一样靠军田自给自足,必须由朝廷出钱出力从各省调拨。
南若真正爬到顶端才知道治理一个国家有多难,好像哪哪都有问题,什么都需要改善,大大小小全是毛病,本以为拿到了权势便能方便行事,却发现反而得约束着来,因为无法预料自己一个命令下去会造成多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