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家因为做吃食,所以起的也挺早,她才轻敲了两下门,大侄子就来开门了。
“大嫂,她们三个就麻烦你了,你也不过管她们,大妞也做烧火做饭洗衣服这些活,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让大妞帮你做。”杜向红说道。
虽说大嫂之前说过可以帮她照顾两个小的,二妞虽听话点,但三妞还是个奶娃娃,离不得人,她觉得还是把大妞也留下看着三妞才行,要不实在太麻烦大嫂了。
大嫂白天也得干活,还有两个小儿子要照顾。
“行了,孩子放我这你就别管了,一会儿果婶儿也要过来帮忙,我们这么多人呢。”罗树琴边说着,边把自己刚刚炸好的炸糕用粗纸包好,而后又将旁边新炸的油条也包起来塞到她的篮子里。
“这油条是今年新做的,去年还没有。你拿到集上一根卖两分钱,应该还是挺好的卖的。”罗树琴边装边说,“你大哥想出来的法子,这活面的时候还加了鸡蛋,炸出来又蓬松又酥脆,你先吃一根垫垫肚子。”
说着她又从旁边沥油的架子上拿了一根给杜向红。
说起来,她大哥会做饭而且做的非常好吃,她就十分惊奇了,今天听她大嫂这意思,这些也是她大哥会的,她就更惊讶了。
她将手擦了擦,接过油条咬了一口,油条刚出锅,果真跟她大嫂说的那样,又松软又酥脆,一根油条三两口就被她装下了肚了。
说起来,她已经有好些年没吃过油条了,有记忆时还是她没出嫁前,有一次跟她妈去县城卖鸡蛋,她看着一家早点铺子正在炸油条,那香味勾的她走不动路了,就停在那,她妈不给买她就不走。
最后她妈拗不过她,给她买了一根,那时候她就觉得这真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
后来结了婚,她就没再吃过了。
如今再次吃到,她只觉得这比她小时候吃的还要好吃,她对自己这次出去做买卖信心又增加了一点。
没错,长这么大连去大集卖东西都没有过的她,一点信心也没有。
所以去了最近的一处早集,她在一处角落找了个地方停了,每经过一个人她就用满怀希冀的眼神盯着人家,但她不好意思开口,结果人家都以为她神经有毛病,纷纷捂着荷包跑了。
“哈哈哈。”不远处一个卖糖葫芦的大叔笑出了声,见杜向红看过来,他赶紧住嘴问道:“大妹子,你站角落里人本来就过的少,你还老盯着人家,不都给吓跑了。”
杜向红不明所以,大叔见她这样,就知道她是个生手,又说道:“你得像我这样吆喝。”
说着他突然提起嗓门吆喝一声:“卖糖葫芦嘞,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嘞!......。”
杜向红被吓一跳,往后退了两步,果然就看到大叔一声吆喝过后,不少人朝这边看,附近的就有过来问价了。
大叔得意的朝她一笑,开始做起自己的生意来。
杜向红一看这边人多了点,她也鼓起勇气,扯着嗓子吆喝一声,“卖、炸糕嘞,又油又酥的炸糕,还、还有、还有油条嘞。”
她这么一吆喝还真管用,旁边买完冰糖葫芦的还真有个大姐带着孩子过来问价,“炸糕咋卖?”
杜向红就掀开自己的大篮子给对方看看东西,又报了价,“炸糕4分一个,油条2分一根。”
那大姐听了就嫌贵,小孩子却直流口水,嚷嚷着要吃油条要吃炸糕,孩子妈就他,刚还要糖葫芦,现在又改了。
不过真疼孩子的爹娘永远闹不过自己的孩子,又想着这油条还能当饭吃,买一根孩子回家饭都省了,于是就给孩子买了一根油条和一个炸糕,小孩一手一个迫不急待的开始吃起来,好吃嗷嗷叫,嚷嚷着让他妈给再买。
她妈这下可不依了,提溜着孩子,骂骂咧咧的就走了。
杜向红看着第一个客人走远,看着手里的6分钱,还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好。
而她来不及多想,那大姐走后,又来了好几个人,这些人看了她卖的东西,都要买一点,杜向红也就忙活起来。
几人走后,糖葫芦大叔也来凑热闹,“也给我来根油条。”
大叔刚才卖糖葫芦时就看到这大妹子原来是卖炸糕油条的,他正好早上出来的早,没有吃早饭,本以为会饿着回家再吃了,没想到碰到这大妹子,赶紧递过两分钱买了根油条。
杜向红收了钱递给他,他便吃了起来,也觉得觉得这油条好吃,只是他吃一根油条觉得吃完跟没吃一样,一点也不饱。
可也觉得他这饭量还是忍忍吧,估计再吃两根也那样,于是就忍着口水没有再买。
杜向红也没空理会她,因为这之后,又有不少人过来买东西,其中也有之前吃过他这炸糕的,那人就直接问是小坡生产队的炸糕吗?
杜向红开始还愣了愣,才想起来她嫂子说过,他哥这生意去年就开始干了,也有人专门去他们家进东西卖的,所以早就有人吃过也不奇怪。
杜向红反应过来,赶紧就说是,那人就一下子买了好几个炸糕,看到还有油条,也一下好了十多根,杜向红都傻了,这也太豪气了。
可那人掏了三毛多钱却连眼都没眨一下,她以前全身上下找出两分钱都费劲,以为大家都穷,一分钱掰开两半花,原来也是有有钱人的。
不到九点,杜向红就把篮子里所有的东西卖光了,她本来还想留一两根油条跟这个大叔换两根糖葫芦给家里孩子吃,可现在也只能掏钱了。
大叔的糖葫芦三分钱一根,她本想买两根的,可想到大嫂两个儿子岁数也都不大,就一咬牙买了四根。
回到生产队,她小心的抄小路沿着河边直奔大哥家,到家时大嫂和果婶儿两个在做吃食,大哥和建良哥已经去生产队种树去了。
这几天生产队调了一些壮劳力去种树,拿的工分也高,这事她是知道的,要不是人家不要她,嫌她没力气挖坑,她也去了。
刚到大哥家院里,就看到自己大闺女正抱着小妞晃悠,边晃还边往外看,她一进来大纽就颠颠的跑过来,“妈,你回来啦。”
“回来了。”杜向红加快脚步,看着自己几个闺女。
二妞本来在大姐旁边低头捡红豆,听到声音抬起来头,也凑了过去,看到妈妈手里的糖葫芦眼睛亮亮的。
杜向红看她的眼神,便明白她想什么,把冰糖葫芦交给大妞,将小女儿接过来,“你拿着分给弟弟妹妹。”
大妞一看就明白了,点点头拉着妹妹就往屋里跑,大宝小宝也在屋里帮着干活。
没一会儿几个孩子人手一根冰糖葫芦,大宝和小宝过完年还没吃地冰糖葫芦,主要是这些日子家里太忙,爸妈没空带他们出去了,此时吃到了都非常高兴,两人都嘴很甜的道:“谢谢小姑。”
杜向红看孩子们吃的高兴,她就高兴的很,以前她是想给孩子们买,都有心无力,现在可真好。
她两个闺女也觉得真好,妈妈带她们回了姥姥家,她们可以住在一起,没有奶奶骂她们了,还有好吃的,可真好。
罗树琴见她才赚了点钱就给孩子花了,不禁说道:“赚了钱攒着些,以后别给大宝小宝买了,他俩现在不缺吃。”
杜向红知道大嫂是好意,连忙点了点头,并谢绝大嫂留她们吃午饭,带着几个闺女回了家。
到家后她把院门一插,进了屋也将屋里门关好,然后就把篮子里的分票毛票往炕上一倒,足足铺了小半个炕头。
大妞这岁数早就帮大人打过酱油了,因此看到这么多钱,小嘴巴就张成了o型,“妈,咋、咋卖这么多钱?”
杜向红摸了摸她的头,“对,才半天就赚这么多。”
说着她就开始数钱,她好歹上过几年小学,数数还可以,十个一分就是一毛,十个一毛就是一块,她数着数着就觉得口干舌燥,最后将钱打成一小捆,不禁咽了口口水,“5块9毛5分钱?”
她跟大嫂说好了一月一结,次炸糕和油条的成本一共是三块五,那一个半天就挣了两块四毛五分钱。
杜向红有些傻眼,半天这么多,那要是她多带点,再去别的晚集,或是别处的大集,那她一天起码得翻倍就是五块钱,一个月就得150块钱。
她前夫现在一个月就36块多钱,这还是在机械厂干了不少钱,这两年才涨了工资,而她现在一个月就能赚她前夫好几倍。
这她还愁啥,别说三个闺女,她就是五个闺女她也养的起,以后她还嫁啥人,给人当牛做马除了落一身病能落着啥,养大三个闺女,以后还愁老了没人管她。
至于老人说的闺女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可她结过一回婚终于回过味来,你当是别人家的,人家不拿你当一家人。
还是得自己赚钱才能舒坦,想着想着她不禁就乐出了声。
大妞在一边本来帮她妈数十个一分、十人一分的钱,然后捊平票票上的小角,可抬头就看她妈正在傻乐,而且乐的有些吓人,大妞赶紧摇晃她妈,“妈,你干啥呢?”
杜向红清醒过来,看着自己几个瘦的皮包骨的闺女,她抱着她们边哭边说:“妈养的起你们了。呜呜呜......。”
作者有话说:
亲爱的们,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大吉大利,开年学习顺利,工作顺利,事事顺心,作者君在这里给大家拜年,鞠躬!
其次,今天就这一更了,明天更不更待定,走了亲戚不知啥时候回,鞠躬。
亲爱的们新年一定要快快乐乐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66章
大妞岁数虽不大,但也懂些事了,听着妈妈刚才嘟嘟囔囔说的话,心想,那大集也不是天天有的,哪能一个月赚那么多钱,她觉得妈妈想法是好的,就是有些不切实际。
不过看着妈妈抱着自己呜呜的哭,她好歹是没说出来。
只是不一会儿杜向红自己就反应过来,“不过、那大集有的五天才一回,有的地方十天半个月才有一回集,也不是一直能去的哈。”
她说到这有些失望,但很快又不是知安慰女儿还是安慰自己,“不过就算赚不到那么多,但一个月几十块总是有的,妈妈照样养的起你们了。”
大妞听了重重的点点头。
就这样,杜向红的小买卖就这么开始了。
大概不到一个月,杜向东的房子也盖好了。
三间正房一间厢房都是用红砖盖的,房顶吊的高,外面干净整洁,里面也十分宽敞,屋里墙壁和屋顶都刷了白灰,地面也铺了红砖,比以前总也扫不净的泥地不知干净多少。
家里房子盖好,罗树琴是表现出最大热情的人,其他人高兴也是高兴,但不像罗树琴似的,把屋子打扫的纤尘不染,地面扫的干干净净,两个孩子要是从外头跑进来,她恨不得让她们换鞋。
杜向东放工回来,她得盯着他把外套脱了,鞋换了才让他进屋。
杜向东一次跟果建良嘀咕,他媳妇这是有洁癖了,以前那土坯房子影响她发挥了,现在觉得家里干净的他都不敢下脚了,一脚下去给弄脏了,就觉得自己好大的罪过。
果建良就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他想有个媳妇都没有呢,他还在这挑三拣四的。
杜向东当然不是挑,就是吐槽一下,回家当然是媳妇让干啥干啥了,随即转移话题,问起果建良相亲对象的事。
果建良只说还行,别的就没再说了,只是他眼神里透着些无奈,杜向东却并没有注意到。
杜向东不是第一个盖砖房的,但却盖的最大房间最多,这自然也在大部分都是土坯房的生产队引起不小的轰动,房子收拾好那天,家里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全都来瞧新鲜。
这个说,“我的老天,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亮堂的屋子。”
那个说,“可不是,这才知道杜老大看起来是没少赚钱呢。”
于是不少人就打听杜向东赚了多少钱,杜向东就说都是一分两分的赚,钱是赚了些,但都用在这个房子上了,他就开始给大家算账盖房子砖花多少钱、瓦花多少钱,人工虽人不花钱,但这一个来月吃饭又多花多少,这么一算下来,将近就有七八百块,大家纷纷咋舌,没想到这些日子赚了这么些钱。
然后又听杜向东说,这些钱就这么都花在盖房子上了,纷纷都觉得这也太舍得了。
不过杜向东以前当混子时,那一直是大手大脚的形象,有钱也从来不攒着,所以他说都花了还是相信的,只是有人就盘算起来也想去集上做点生意。
之前杜向东去大集卖东西时,有那心思活络又不爱干农活的曾经跑到大集上也跟风了几天,但因为卖的东西不是家里的菜就是农产品,都是农家有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所以根本就不好卖。
赔钱倒不至于,但糟践东西有的,也有耽误了上工的,所以那些人出了几天也就放弃了。
现在他们不想跟风了,有一些人就直接找上了杜向东,想从他这里进货去卖。
虽说罗树琴天天闭门做吃食,但小陈这些人经常过来拿货,大家伙也是能猜到一些的,不过猜到归猜到,这些人也不想惹杜向东这个混子,因此大家一直相安无事。
现在被赚钱弄的他们心痒痒,于是就都找上门了。
杜向东从这些人里挑了几个人品不错的,就把自己家的东西跟小陈他们一样价批给他们,并跟几人问清他们是去哪几个大集去卖,尽量不要都聚到附近的大集,毕竟都卖一样的东西,买你的就不买他的了。
好在这些人也不多,大家伙便商量好了尽量不要重复了,宁愿多跑一些。
不过这些其实一个人能赶的集也就少一点,赚不到杜向红想象的那么多钱了。
杜向红才干上这个买卖,这么一来自然也受些影响,不过她也知足了,要是没有大哥大嫂帮忙,她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事商量妥,杜向东做的吃食销的地方更远了相应的知名度也更加高了,没过几个月就有其也生产队的人慕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