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 88 章</h1>
站在手表摊面前, 曾向安指向了一款相对小巧一些的手表:“那个,我看一下。”
七十年代的手表看着都比较宽大, 不过这时候的手表质量也是真的好, 贵也是真的贵。
柜台服务员看了曾向安一眼,不怎么热情地说:“这款手表是上沪牌手表,要一百五十块, 要手表票, 票有吗?没有不能看。”
女服务员的声音清冷音量提的还挺高的,在另一个柜台买肥皂的秦母等人都听到了, 三个人都扭过头来看向曾向安。
秦美琪疾步走过来, 拉住了曾向安的胳膊:“手表不用买的, 我有一块。”
秦美琪有一块手表, 用了好多年了, 她从帝都下乡的时候就戴在手上的。这块还在手腕上戴着, 表面已经被磨的有些光泽了,比较旧的手表。
曾向安看了一眼她手上的表,没有改变想法。
“爸妈寄了手表票过来, 让添置的。这是聘礼。”
听到曾向安说是他爸妈让添置的聘礼, 秦母在一边脸上笑容深了一些, 她轻轻拉了一下秦美琪, 暗示她不要再说话了。
“向安啊, 既然是你爸妈让添置的, 那我们也不阻拦你, 你们家出聘礼当手表,我和你秦伯父出辆自行车当陪嫁,以后你们小两口出门有辆自己的车。”
自行车票是老大寄来的, 说是他不能过来参加婚礼, 让他们两口子给美琪添妆的,一起寄来的还有两百块钱。
这自行车票和钱,她本来是打算偷偷给美琪的,买不买自行车都由她自己决定。但是现在曾家这边出了手表,他们家赔钱也要拿一件大件,自行车正好合适。
曾向安手里也是有自行车票的,本来是准备三大件都买了的,听了秦母的话他默默把兜里的票塞回去:“好,听伯母的。”
秦母和曾向安商量好了聘礼嫁妆的事情,就不再继续和曾向安说话,拉着秦美琪向前站在柜台前轻轻说:“美琪,向安刚刚说的手表,你试试。”
柜台服务员在一边听着秦母和曾向安的对话,知道他们是能买得起手表的已经把手表拿出来放在柜台上面了,秦母拉着秦美琪刚刚说完话,她就在一边介绍说:“这款手表是上沪牌手表,前几天刚到货的,大城市的最新款,大城市的女孩子结婚都买这款手表呢。”
这时候的人都是往大城市看齐的,很多人买东西都问大城市流行啥样的,专门买柜员说的大城市流行的东西。不过小城市的人这时候出门要介绍信,还真没几个去过大城市的,这东西是不是大城市流行的,这买东西的人还真不知道。
秦美琪对是不是大城市流行的手表不是特别在意,她这次买手表主要就想买一个小巧一些合适的,她手上的这款手表就太大了,带着有些沉,干农活的时候带着也不方便,平时都是不干活才戴的,能买一款干活也能戴的手表就好了。
秦美琪拿着手表戴在手腕上试了一下,比她原来的手表小了一半,戴在手上也不是很碍事。
她直接看向秦母:“妈,就这个吧,我感觉挺合适的。”
东西是给秦美琪买的,秦美琪同意了,秦母在一边笑笑:“行,你觉得行就好。”
这边母女两个人说着,曾向安拿着票和钱直接付了。
“手表买好了,我们去看看自行车吧。”秦母拉着秦美琪的手,在一边轻轻说。
梁欢和曾向安一起跟上去。
自行车柜台这边,里面只展示了两三台自行车,柜台的服务员是个男生,看到梁欢等人过来,抬了一下眼皮,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这时候供销社的服务员大多数都是这种态度,大家也都习惯了,秦母站在柜台前看向男服务员:“有凤凰牌的自行车不?要二八式的。”
二八式的车,男人骑,方便。
“有,加票一百八一辆。”
这时候买车子不能试骑,秦母听了那人的话,直接掏了钱和票:“中,我们要一辆。”
男服务员看到秦母掏钱和票,热情了很多,把钱收了,直接开票:“等着,我去给你推车子。”
男服务员把开好的票据给了秦母,就去后面推车子了。不大会,他从后面推了一辆黑色的二八式自行车出来。
自行车秦母不会骑,秦美琪在帝都的时候倒是骑过,但是来了乡下就没骑过了。秦母看见车子,直接看向曾向安:“向安,这车子你会骑不?”
“会的。”曾向安在一边沉声回答。
“中,那回去的时候你骑回去。”秦母轻轻说完,随后又看向了男服务员:“这车子可以先放这里吗?我们还有东西要买,买完东西再过来推车子。”
“可以,票收好,一会拿着票来取车就行。”男服务员满口答应。
“行,那就先放这里了。”秦母把车子放在这里,带着梁欢等人继续往前走,去看别的东西。
这自家闺女结婚,她呀,买东西总感觉缺点啥,总想要多准备着点。闺女不能在帝都结婚,结婚后就要住在村子里了,她心里觉得委屈闺女,结婚的事情上就想多补贴一些。
梁欢和秦母一起往前走,走的时候瞟了一眼自行车。
这车子挺好的,前后都可以坐人,他们家倒是可以准备一辆,来回出门也方便。尤其这一个月,估计她要县城乡下来回跑,两个孩子时不时也要跟着来县城,不能让孩子一直跟着她走路。
不过家里最近的钱都花在盖房子、买地基上面了,要买自行车的话,她要往黑市跑几趟了。
梁欢心里想着,脚步没停的跟着秦母往前走。秦母停在了女孩子喜欢的柜台前,她看向服务员直接说:“给我来两盒雪花膏。”
雪花膏在这时候是女人用的比较好的护肤品了,村子里谁家女人要是能得一瓶雪花膏都能在村子里炫耀一天。
这雪花膏梁欢也买过两次,不过没一直用,她是冬天买的。用过冬天了,春夏秋就不怎么用了。
梁欢在一边看着秦母买了雪花膏,她的眼睛落在了雪花膏旁边柜台的丝巾上面,这批丝巾还不错,看着都挺好看的。
梁欢走过去:“你好,帮我拿一下那个红色丝巾。”
美琪结婚,这丝巾送给她算是她做嫂子的送的礼物,回头她成亲当天再给她添二十块钱。村子里结婚,一般添礼添的多的也就添十块钱,添二十块钱很少见的了。他们添二十块钱不是特别贵重,但是也不至于很少,合适。再送给丝巾,挺合适的。
梁欢在这边买了丝巾让服务员包好,随后走到了秦母那边。
秦母又在供销社逛了一圈,又买了一些红头绳等物品,需要买的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曾向安手里拎了一大包。
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秦母就没有再逛,她看向曾向安和秦美琪:“向安、美琪,这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你们俩先回去吧,我和欢欢去他们家新房子那边看看。”
秦母要去梁欢家正在盖的房子那边,秦美琪也挺想去的,听了秦母的话,立刻在一边说:“妈,我和你一起去,我今天请假了,不用上工,我现在回村子里也没事。”
秦母一听秦美琪的话扫了她一眼:“你跟着向安一起回去,回去的时候让向安骑车带你回去,对了,这车子啊,你们回去的时候让刚刚那个男店员找两根红绳子给你们拴在把头上,另外,你的手表,这旧手表你就别戴了,正好我没有手表,你拿来给我戴,向安给你买的手表,你给我戴。”
秦母说完看着秦美琪的手腕,等着她拿掉手表。
秦母看着她,秦美琪迟疑了会把手上的手表拿下来,递给秦母,然后把新手表戴上了。
秦美琪虽然在农村劳作了很多年,手边的粗糙了不少,但是她的手腕还是白的,这白手腕戴上新手表还真好看。秦母在一边看着,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你们回去吧,我和欢欢先走了。”
秦母说完,拉着梁欢从供销社出来,没再理会秦美琪。
秦母和梁欢都走了,秦美琪这会也不能跟着他们一起去梁欢家盖房子的地方了,只能和曾向安一起拎着东西,推着自行车出了供销社。
供销社另一条路,秦母拉着梁欢出了供销社,在她身边闲唠叨:“美琪这孩子住知青点,那知青点的娃子有些是不错的,但是有几个心眼子深着呢。昨天我出去的时候,就听到两个知青聚在一起说美琪和向安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啥好日子,说两口子要永远留在村子里生活。”
“美琪这孩子平时没心没肺的,别人怎么样,她也不知道。这自己的孩子,我这心里疼着呢,不管美琪以后和向安是不是要在村子里生活,我都想让外面的人看看,即使住在村子里,我家美琪都能生活的不错。”
梁欢听秦母说着,脑海里回忆起村子里的事情。
农村人闲言闲语的确实不少,知青点也不是一直安稳的,这几年时不时会闹些事,尤其是最近有了工农兵大学的事情,有些知青蹦跶的更严重了。
梁欢和秦母并肩走在一起,笑着说:“姑姑,美琪她就是心好,她心里其实啥都明白的,她是比较通透的孩子,这日子啊,她自己肯定能过好的。”
“曾知青也是不错的人,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夸他的,说他懂礼貌、懂的事情多,村子里大队长遇到啥事有时候都会请教曾知青的。曾知青自己是有才能负责的人,他们两个在一起生活,这日子过的肯定不会差的。”
“至于会不会回城,这事情现在谁也说不准。你看现在你和姑父回城里了,这知青也许哪天就能回城了。您啊,放宽心,美琪的日子过的不会差的。”
美琪那姑娘,这几年她接触的比较多,本来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姑娘,平时虽然看着柔柔弱弱的,但是她心里是有成算的。
这五年,她自己一个人生活都能把日子过得不错,在知青点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她总是能吃饱穿暖,还能让外面的人觉得她家里败落了,没啥钱了,这姑娘绝对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小白的人。这种小姑娘,以后的生活过的不会差的。
梁欢夸自己闺女以后的生活会过的很好,秦母听到她这话心里挺开心的,拉着她的手笑呵呵说:“你说的对,希望美琪这孩子真能如你说的一样,把日子过好了。”
秦母和梁欢说着聊着,到了城北。
城北,梁欢家的新房子这里,季二叔和秦父正在和村子里的人一起挖地基,两个大男人大概是干累了,季二叔脱掉了身上的外套,光着膀子干活,秦父也脱掉了外套,不过他没脱汗衫,里面还穿了青黑色的汗衫,额头上也都是汗,可见这几人干活很上劲。
梁欢看着这一幕,心里琢磨着回头把家里的暖水壶拿过来,从季二婶家烧些开水过来。
这人一直干活不能不喝水,不然会受不住的。
秦母则站在梁欢身边环视四周,看着这一大片的空地方,满意的点点头:“这地方不错,地方大,在这里盖房子能盖套间,以后家里孩子多了、来了客人也有地方住。盖了套间,可以再拉个院子,在院子里盖个花园,种一些花。”
秦母在帝都住的房子是小四合院,院子前面有一个小花园,她以前在帝都的时候就喜欢种些花,院子里每年都种很多花,春天的时候姹紫嫣红煞是好看。看到梁欢家这一大片空地,她下意识觉得种花很合适。
梁欢在一边微微笑笑:“姑姑,我和红均商量了下,在院子里种一些青菜。城里买菜贵,家里只有红均一个人工作,自己种菜吃能省不少钱,而且,自己种菜可以想吃啥就种点啥。”
梁欢在乡下自留地种了很多菜,秦美琪带着秦母去看过,那菜水灵灵的比别人家菜地里的菜旺盛了很多,听了梁欢的话,秦母点头:“种菜可以,自家种菜吃着也方便。”
秦母和梁欢在盖房子的地方站了一会,两个人留在这里也帮不了啥忙,梁欢就抬头看向她说:“姑姑,我们去二婶家吧,快晌午了,差不多该做饭了。一会姑父和二叔也该回去吃饭了。”
“行,咱们先去供销社一趟再过去。”第一次去季二婶县城的家,秦母做不出来空手上门的事情,准备去买点糕点再过去。
“好。”梁欢能猜出秦母的心思,直接答应了她,两个人一起又去了供销社。
这次去供销社秦母买了两包核桃酥、一斤糖果、一斤绿豆糕。
梁欢则趁着她买东西的时候去了小巷子一趟,从巷子里拎了二斤苹果,一斤黄瓜、小青菜、角瓜、捡了十来个鸡蛋出来。
昨天留在二婶子家的猪肉还有,今天先不带肉了,带点青菜过去,晌午炒着吃。苹果给孩子当零嘴吃。
梁欢拎着一包东西从巷子里出来了,她走到供销社门口的时候,秦母还没出来,她在门口等了一会,秦母就从里面出来了。
秦母从里面出来看见梁欢拎了一大包东西,她微微愣了愣,不过也没多问,走过来轻轻说:“我们过去吧。”
梁欢和秦母一起往季二叔家走去,很快到了季二叔住的筒子楼下面了,梁欢率先上楼,秦母跟在她后面上去。
梁欢上楼,刚走了两步就听到了上面吵吵闹闹的声音:“这是我家的房子,你们滚出去。”
“这房子上面已经还给我们了,我们家平反了,这房子是我们的。”一道有些沧桑的男声响了起来。
最初说话的女人声音又响了起来:“谁说是你的?这房子我们家住了五六年了,里面的东西全部都是我们的,这就是我们家,我们才不搬呢,你们赶紧给我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