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坡有几处比较陡,走滑道时一个不注意就可能会伤到人,所以明天他们一定得小心着些。
众人纷纷点头,一个个都认真听了起来,都知道他这是在为大家着想呢。
等周青林忙好躺到炕上时已经很晚了,他闭上眼睛养了养神,然后就开始在心里默念起早上读的《大学》来,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
其实在睡觉前读文效果还挺好的,周青林前世就爱用这种方法记文章,也确实能把所读的内容都记进脑海里。
不算今日,距离县试还有二十五天,但愿明天运石头能顺顺利利地,早点把石头运下山,这样他就能按时去参加考试了。
天还未亮,张老实就摸着炕沿起床了,他心里可挂着事呢,今日大伙儿可是要上山下石头的,他得早点把饭做好才行。
昨晚他就把蒲瓜干给泡上了,待会儿再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下锅煮。
说是厨房,其实就是用几根木柱子支成的一个简易棚子,然后顶上用茅草一层层铺上,倒也能挡住雨,只是四面透着风,起风时点个火要费老大的劲。
可张老实已经很知足了,如今这活比上山扛石头不知道轻省多少,刚来的那几天,他真担心自己这条腿会废了。
他用手摸了摸右腿上的那道伤疤,养了几天,倒是不觉得痛了,看来终于缓过来了。
摸黑去仓房里舀了一大盆糙米,每天每人吃多少粮食可是有定数的,张老实也不敢多往锅里加,不然到时候活还没干完粮食却都吃光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至于定的量你能不能吃饱,官老爷可不管,吃不饱你也得忍着,哪次徭役不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今年情况却好了许多,为啥,因为大家都跟着周青林学了呗。
那天他们在村里集合时,几个眼尖的人一眼就瞧到了周青林背篓里的炉子和铁锅。
等大家看清那竹篓里还有一小袋白米和切成粒的肉干后,众人恍然,原来还可以这样,以前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呢。
再想起那拉着嗓子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冲回到家里乒乒乓乓地翻找了起来。
没有炉子可以用炭盆啊,没有铁锅不是还有陶罐吗,家里只有一把锅铲的,那木勺不也是可以用的吗。
是以,等大家再匆匆回到村口集合时,那背篓里背着的可不只是单单的几件换洗衣裳了。
有了这些后,这段时间村里人时不时地会煮点细粮给自己补补。
张大牛也起来了,看到爹爹已经在烧水了,他忙端着泡好的菜干去沥水,接着再用清水过了几遍,这蒲瓜干里有好些小沙砾,不收拾干净了吃着硌牙。
等锅里的米粥都翻滚开了,张大牛学着爹爹的样子一把一把抓起洗净的菜干撒进了锅里。
看到大儿子做事的利落劲,张老实满脸是笑,经过前段时间受伤的事,现在他也想明白了好多,人啊,只要没病没灾的,就比什么都好。
大牛,你要记好了,咱们家可欠着你青林叔的大恩呢!
爹,儿子知晓的。
吃好了早饭,大伙儿背上藤条,一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就上山了。
按照昨日周青林安排好的,沿着昨日铺好的竹道,每二十米的距离留六个人,然后有拐弯的地方也留两个人,这样七十几个人一路下来分到山脚平坝时还剩下四个。
周青林让人先把昨日准备好的木杆拿了过来。
这杆子长两米,足有成人腿粗,周青林接过来后就走到了一块大条石面前。
只见他拿起杆子,把削成马蹄状的一头用力插进了条石和地面之间的缝隙里,接着张金富按照昨天周青林教他的,捧了一块石头垫到了木杆下做了记号的位置,那是一道用柴刀划出来的印记。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惊奇的一幕,只见周青林用手把木杆往下一按,那五六百斤的大石头就翻了个。
这样三五个来回,大条石就被周青林和张金富挪到了竹道上。
这也太轻松了吧,想到前几日四五个人抬着石头都很费劲的样子。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起来。
他们哪知道这个就是能让人省力的杠杆原理啊,周青林昨天用木杆试了试,发现阻力臂大概在十五厘米左右,于是他就找了一根两米长的杆子,这样长度的动力臂就能轻轻松松地把大石块给撬起来了。
周青林没有解释太多,再说这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时间紧迫,他们还是赶紧干活吧。
他指挥着大伙儿把做好的藤条套索套在了条石的两头,然后四个人,两个站在前面,另两个站在石块的后头,各自拽着两米多长的藤条,开始拉着大石块沿着竹道往山下滑去。
到了平缓的地方,前面两个人用力,后面两个轻拉着藤条跟着,等遇到小斜坡的时候后面两个人则往后拽着不让下滑的速度过快,余下的两人分别拿着木棍,在大石条的两端抵着,不让它偏离了竹道,就这样配合默契的六人组开始出发了。
周青林小跑着跟在他们的后头,想看看还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快到下个二十米的时候,拉着石块的六人组齐声朝下大声嚷道:习习谷风,维风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