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时间带给王兰的东西很多,现在的她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进了城连冲厕所都不会的农村女孩儿了。现在的她精明世故,胆子更是大得很。要是以前她可不敢自己孤身一人去南方的。
到了王兰进城之后得第五年,凭着一股子闯劲儿和不怕苦的劲头,王兰名下已经有了七八间服装店了。除此之外她还在另外的地方掺了股儿,这几年走南闯北的她也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个叫王楠的最厉害。两年前便盖了这座城市第一批商品房,当时因为他手里的钱不是那么凑手,王兰便借给了他一些,虽然借的钱不多,但是现在王兰分到的红利已经比她的本金还要多了。而且在这个小区里,王兰还让他替她留下了一处三室两厅的房子,
其实很早以前王兰便有能力买房了,但是一来这几年她正在创业期在家里住的时间几乎没有,二来她也不想让婆家的人沾便宜。当年她一个新媳妇儿上门连间住的屋子都没有,甚至还得跟公婆一起在堂屋里打地铺,那种屈辱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才开始知道她在自己做生意的时候,杜家人都一副耻于跟她认识的模样,现在形势好了,国家对个体户非但不在继续打压反而支持了起来,她王兰走出去也算个人物了,他们倒是想摘现成的桃子了。听听她婆婆说的话:“当初我就知道你是个好的,我以后啊也就跟着你们养老了。”
以前王兰只以为农村人豁得出去,但是她却不知道原来城里人耍起不要脸来脸皮更加厚。也许整个杜家都在盼望着王兰买间房子,好把杜家老两口接出来住呢。现在杜家的房子是越发的紧张了。杜家的第三辈儿都大了,有男有女的,以前还能跟着爸妈住,但是现在到底不是那么方便。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两年前杜君的大姐从农村回来了,她也是知青,不过没杜君那么好的运气没能考上大学,因此直到现在才回来。但是一没工作,二没房子,现在为了一块儿住的地方,杜家简直打成了一锅粥。
杜君倒是能申请职工用房,但是他的资历还浅,连很多老教师还没有呢,他不定要排到什么时候去了。幸亏学校里都有教职工的宿舍,四个老师一间屋子他住在那里到比住在家里还要方便的多。
以前因为这种情形,王兰便没买房子,但是现在她打算着把儿子接进城来,他儿子已经不小了,在娘家也开始上学前班儿了,有杜君这层关系,她在找找人,给孩子弄个户口很容易。
其实王兰很早就想把孩子接来了,这几年她回家的次数很少,跟儿子也是聚少离多,再加上她爹娘年纪也大了,交给兄嫂她并不放心,虽然这几年兄嫂对她和气的很,但是因为太忙总是一拖再拖,现在却是真的不能再拖了,孩子已经开始上学,如果再不接来恐怕到时候不仅会跟不上还会跟别的孩子之间产生距离。毕竟农村来的孩子总归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这种瞧不起王兰已经很习惯了,但是她仍旧不想发生在自己儿子的身上。因此她便买了一处房子。房子不小,有三室两厅,但是在王兰看来还是有些憋闷的慌,毕竟农村里那种敞亮的房子已经深入骨髓了,就算她已经在城里住了五年仍旧改不了这个习惯。
不过她却不想买再大的了,要不然不一定再惹什么是非呢。三间房,他们一间,儿子一间,剩下的那个就当书房。书房这种小资的东西,杜君可是支持的很。
房子就买在王兰所在的西城区,离杜君学校的位置很有一段距离。但是这里一来离她的服装店都近,二来这里有一家小学非常不错,三来这里离杜家老宅很远,能远远地远离杜家那个是非窝。最近为了房子,杜家的人是越发热闹了,因为前段时间杜君姐姐农村的丈夫和女儿也进城来了。本来就拥挤不堪的杜家,简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索性她就躲他们远远的。反正她这里杜家人是别想进来的,她王兰可不是个吃素的。
至于杜君,俩人这几年的关系是越发的僵硬了。俩人的磁场明显不合,杜君嫌她市侩,她嫌杜君矫情,俩人几乎一开口就要争吵,反倒是各过各的能更轻松一些。买了房子他愿意回来就回来,不愿意就住在学校吧。
王兰也说不清自己对这桩婚姻到底有什么想法,但是她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绝不离婚,要不然他会觉得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自己简直就像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