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皇韦皇后大声嚎哭的侍候,有人走进了坤宁宫内,大声反驳了韦皇后的话语。
一众官员看向来人,顿时都愣住了:怎么会是他?
第1425章 趁势起
只听得来人大声说道:“母后,您错了!若您在此时问罪汪印,才是真正对不起父皇!现在国朝险胜,最紧要的便是休养生息。母后怎么能因为一己私欲,而让国朝再动干戈?”
这样一番话语,可谓极严重的指责了。
朝官都没有想到,国朝之中竟然还有人胆敢当着韦皇后的面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说出这番话的,竟然是十皇子郑训!
这……十皇子是养在韦皇后膝下的,现在却当众反对韦皇后,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韦皇后自己也愣住了,她愕然地看着郑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她的便宜皇儿,一直养在她膝下的人,一直仰靠她鼻息生存的人,胆敢说这样的话?
韦皇后感觉就像被人扇了好几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又惊又怒:“你在胡说些什么?”
郑训怕不是疯了吧?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语?
郑训当然没有疯,事实上,他无比清醒。
面对韦皇后的训斥,他依然一脸坚决,继续道:“母后,朝局并不是儿戏,儿臣恳请您听听诸位大人的意见。母后在出兵一事上犹豫不决,才会殆误战机。现在天佑国朝,汪印率兵取得了胜利。母后应该对这些人大加封赏,好稳定军心,让国朝休养生息才是,怎么能问罪他们?”
听到他这些话,有不少朝官点了点头,不禁认真打量起郑训来。
十皇子在朝中才能不显,又一直唯韦皇后马首是瞻,他们其实对这个皇子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
但他却说出了这番话,可见自有一番见识,脑子十分清醒。
尤为难得的是,他养在韦皇后膝下,想来需要靠着韦皇后护佑,但为了国朝,为了大义,他还是站了出来。
他内心必定经过一番挣扎磨难,国朝有这样一位皇子,实乃幸事!
韦皇后终于回过神来,并不是她看错了,也不是她听错了,她的便宜皇儿真的是说了那么一番话,当中打她的脸!
反了,反了!
这么一个贱种,怎么敢?
韦皇后气极,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冲上去狠狠地刮了郑训几巴掌,大声吼:“连你也胆敢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是不是见本宫不如汪印了,所以才想巴结上汪印?你们这些墙头草!”
官员们都惊呆了,完全没有想到韦皇后猖狂若此,竟然胆敢当众扇国朝皇子的耳光!
这明显意有所指的话语,让他们都皱起了眉头:疯了一样的人,应该是韦皇后才对。
郑训虽然没有什么势力,但也是大安朝的皇子,养得细皮嫩肉的,韦皇后这几个用力的巴掌,立刻就在他脸上留下了通红的印子
他却毫不在意,顶着几个好通红的印子,微微仰着头说道:“母后,就算你责怪儿臣、厌弃儿臣,儿臣都要斗胆说一句:现在人心涣散,母后不想着怎么善后、安抚军心民心,一心想着趁机夺权,您……您这样才是真的对不起父皇!”
郑训渐渐红了眼睛,话音都更咽了:“若是父皇还活着,早就发兵了,何须折损这么多士兵?儿臣一想到那二十万士兵,就心如刀割!”
“母后,您是儿臣的母后,身为人子,儿臣应该听从母后的话语。但是,儿臣除了是母后的儿子,更是大安朝的子民!”
他看着韦皇后,眼中有愧疚,也有悲伤,但更多的是坚决。
他一撩衣袍,竟然跪了下来,这样说道:“母后,儿臣恳请母后对汪印等人加以奖赏,儿臣……儿臣愿意带着封赏命令前去雁西道!”
他这话语一出,在场大的官员又是一愣。
十皇子竟然愿意主动带着封赏命令前去雁西道,这真的能看出其内心的真诚与果决。
毕竟,十皇子与汪印也并不十分对付,现在他愿意前往,可见内心的坦荡。
这一番话语,并不只是为了讨好在场的官员而说出来的,当下又有不少官员点了点头。
他们对郑训越是满意,韦皇后就越是震怒。
在她的心目中,郑训一直是蝼蚁般的存在,虽然他近来有些本事,也能给她献上一些好计策,但是郑训没有任何势力,就如无根之萍一样,她用一个手指就可以将其按死。
但这样一个蝼蚁,竟然胆敢当众指责她?
连养在她膝下的人都反了,那么其他人会怎样想?必定会觉得她全都错了,全都是活该吧?
人就是这样,如果一直是死对头反对,还不觉得有什么有特别愤怒的,若是自己身边的人反了,那么怒火就是成千上万倍了。
韦皇后此刻就是如此。
即便是邵世善沉默,她都只当其懦弱不敢与其他官员做对,但是郑训这些话,就让她感到了一种被背叛的愤怒。
她绝对不能忍!
于是,她恶狠狠地说道:“你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过是一个贱婢所生的人,也敢在本宫面前大放阙词?本宫就算有错,也轮不到你这个贱婢所生的人来指责?”
“皇后娘娘,够了。殿下再怎么样,也是皇上的血脉,也是国朝的皇子。请皇后娘娘慎言。”出言阻止的,是一直沉默的邵世善。
他脸上有薄怒,眉头皱了起来,显然对韦皇后的话语极为不喜。
是了,他的孙女儿是十皇子妃,如果十皇子是个贱婢所生的玩意儿,那么十皇子妃又是什么,他这个十皇子妃祖父又是什么?
郑训依然跪着,随即重重叩了好几个响头,神情悲绝:“母后,儿臣知道母后定然会怪罪儿臣,这是儿臣不孝,但儿臣无悔。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儿臣不认同母后的做法,以后儿臣还会孝顺母后一如往昔,但是……倘若母后不封赏有功之臣,儿臣从此不会再踏入坤宁宫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