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玢沉吟一二道:“仲明公,某此去益州,已肩负者平定板楯蛮的重任,这对学子来说可是一次难得游学及求学的机会。”
“然也。”
荀绲缓缓点头。
王玢才告辞出去,王玢心情很好,在荀氏的府邸里睡了一个很香甜的觉。
荀氏祖宅内,荀氏八龙除了荀爽、荀绲、幼弟荀敷外大多亡逝,荀绲虽不是家主,却是荀氏最有威望的人,当然最有名的荀爽远在汉水之滨。
除了荀淑一脉,还有荀淑从子荀昙一脉的荀攸,荀攸虽年少,可其父祖早亡,其叔在外做官,其不得不顶门立户。
“都说说吧!该不该去益州?”
本来荀绲不想多言,毕竟王玢要的三若一达,三若可都是荀绲的儿子。
荀爽不在,荀绲可谓一支独大,荀绲又是老二,荀敷本不该多言,可这是九卿的辟除令,还有军功。
至于说王玢会兵败,拜托,人家打鲜卑都经常以少胜多,何况是板楯蛮?
再者荀氏子弟可不是只读圣贤书的人,兵法也是略懂一二的,关键时刻也能提刀上阵。
荀敷还没整理好言辞,荀攸先道:“二位叔祖,攸尚在孝期,祈弟年幼,就不去了。”
“嗯!”
自从荀淑起,荀氏八龙名声在外后,荀淑一脉已成荀氏主脉,荀昙一脉早夭者众,余者年少,不去也就不去。
荀敷想了想道:“二兄,王公说只要四人吗?”
荀绲摇头:“多少人到没有具体说,只是说要三若一达。”
“既然如此,那咱们荀氏儿郎没有孝期,十五以上的全部都去。”
荀敷抚掌道。
“这,这不好吧!”
饶是荀绲机变,也被荀敷大胆的提议镇住,这吃相也太难看了,荀氏还要不要脸,要不要名声!
“不妥,不妥。”
荀氏长子长孙荀悦古板的摇头。
荀敷嗤之以鼻,名声重要吗?
当然重要。
可若名声不能化作实力,要名声何用?
如今荀氏名声还不大吗?
已响彻整个豫州,荀爽著书已传遍荆襄,中原及荆襄已响彻,河北已有所闻,难道还不够吗?
“吾意并非将所有门人送至王公麾下,而是让他们从军锻炼一下,对外可以说是向益州游学。”
荀敷知道如果没个好名头说不动族内的老学究们,可九卿的辟除令对荀氏来说太关键,毕竟荀氏只有一个荀爽担得起三公征辟。
“也好。”
荀绲当然明白荀敷的意思,再加上他也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当下道:“仲豫,汝乃长子,又是荀氏私学山长,由你率队当名正言顺。”
“喏!”
荀悦虽然不满二位叔父这难看的吃相,可尊敬长辈也是荀氏的家规,荀悦只能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王玢起来就听到院外噪杂的声音,派人去打听后才知道整个荀氏年轻人都在收拾行囊。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逃跑,也该夜里啊!
王玢正疑惑者,荀堪满脸笑容的前来请王玢。
王玢到了荀绲院里,还有一位近五旬的老者一脸和煦的笑容,捋着花白的胡须慈和看向王玢。
“这是某八叔敷公。”
“见过敷公。”
荀堪介绍道。
王玢了悟,原来是荀氏第八龙。
“王公年纪轻轻便高居九卿,真是少年英才啊!”
荀敷有些拍马屁的讨好让王玢有些不适,他敢说荀敷的话今天一说,整个豫州都知道少府王玢被荀敷夸赞。
这就是名士及世家可怕的所在,比如孔融,七岁就让梨,稍大就怼太中大夫,及长就收留张俭,与兄争死。
搁平常人,早就被太中大夫或郡吏整死,他那活着好好的还名声大涨。
王玢纳闷,荀氏为何这样低头耷拉脸的讨好自己,接着就听荀敷道:“其实吾荀氏私学早有心让门人游学益州,能跟王公同行,真是他们的荣幸。”
“这是玢的荣幸。”
王玢差点笑出声,我只想要三若一达,你们竟然把所有的荀氏门人送上来,真是太给力了。
王玢深恐二人反悔,忙一口答应。
荀氏门人都上过私学,虽然不是人人都像三若一达一仲那般优秀,可毕竟是识文断字的,说是百里之才都有些委屈他们。
第三百零四章拐走荀氏满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