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中发生的事情朱瞻壑知道。
不是说他手眼通天,身在外地都能对朝中发生的事情了若指掌。
恰恰相反,他可以说是半点儿眼线都没有,别说是朝中了,就连应天皇城里他都没有布置过人。
他之所以得到了朝中所发生的的那些事情,是因为他的父亲朱高煦派人来给他送来的消息。
不管是心疼儿子也好,是害怕因为这事儿影响到自己的争储大计也罢,总归朱高煦是把消息传了过来了,能够让朱瞻壑有所准备。
不过,这个准备只不过是心理准备罢了,因为朱瞻壑就没打算做什么具体的准备。
因为他半点后手都没留。
他最初的目的就是远离这个权利的中心,因为他知道皇太子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觊觎的,况且在明朝做王爷是一件很舒坦的事情。
除了军政方面的权利拿不住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缺,可以说只要你不为祸乡里而且还闹得很大,那做个天天吃喝玩乐夜夜笙歌的王爷是完全无压力的。
既然后路无忧,那他还担心个屁!?
事实上,其实连朱瞻壑都没有想到,这件事可以说是朱棣这个永乐大帝疏忽了。
一直以来,朱瞻壑都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但他表现得却不是很像是一个九岁的孩子。
睿智,但却任性。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感觉,但是在处理倭寇扰边这个问题上,前期的朱瞻壑可以说是发挥出彩,设了个套直接将倭寇、商人和官员这个团体给兜了进去。
不能说全部,但最起码可以说兜住了以东南海商为中心、官员包裹再加上倭寇骚扰的小团体的双脚。
但在最后处理倭寇的方式上,朱瞻壑显得很孩子气,就像是一个十三四的,满腔热血的孩子。
这就让朱棣对他产生了误解,一种这个孩子心智远超同龄人,但不是很离谱的误解。
然而实际上,朱瞻壑想得比他要多得多。
九月二十六。
今天的宜忌是什么,但朱瞻壑很清楚,今天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带不走面前的这二十二个人。
阎王爷来了都不行,他朱瞻壑说的!
“世子殿下……”
站在朱瞻壑身边的纪纲张口欲言,但却又有些张口结舌的感觉。
“嗯?到时间了?”朱瞻壑从恍惚中清醒过来,直接伸手示意。
“朱凌,动手。”
……
纪纲满脸的惊恐。
他叫醒朱瞻壑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不太妥,但没想到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这二十二个人里有十六个是商人,六个官员,纪纲的想法是先将事情给汇报道应天府去,教给皇帝,最起码也得是刑部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第2/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臭小子!”朱棣被气的不轻,一脚踹翻了面前的书案。
“来人!”
“小人在!在……”原本站在殿外的小鼻涕连滚带爬地进了大殿。
“派人去传太子和汉王!现在!立刻!马上!”
“是……”
小鼻涕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到大殿门口就几步路的距离,但是他却险些跌倒了好几次。
密信被朱棣亲眼看过了,锦衣卫也就没有什么好汇报的了,看着朱棣急得满屋子转圈,锦衣卫很是识趣儿地轻声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在这里呆着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鬼知道在这种情绪之下的陛下会做出什么?
对于人家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对于他来说那可能就是性命攸关的了。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哪怕是退到了大殿门口,锦衣卫还是能够听到殿内朱棣的自语声。
“这个臭小子!他怎么敢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