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笑道:“还有两个孩子,正在学堂里读书呢。”
客氏奇道:“小娘子才多大年纪?孩子竟然在读书了?”
妇人道:“谢过夸奖,妾身今年二十八,孩子大的都有九岁了。”
朱由校问道:“你们的几家合作是如何做的?”
妇人道:“一大块地是二十户人家,每五家组成一个合作组,春耕时一起制定好先做哪一家,轮流着来,秋收时其实如果没有外地人前来,大家也能做得过来。不过现在大家日子好了,也愿意出钱请人来帮忙,一来不想让外地人空来,二来也不想太累着自己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大姐,如果不觉得冒昧的话,我想问一下,你家一年收入多少?”
妇人笑道:“没事的,我家一年交了皇粮后,大概能结余四十块钱。”
朱由校道:“是除去了所有的花费后的吗?”
妇人道:“那是当然。我们家不算多的,多的一年可以结余一百块呢,少的也有二三十块。”
客氏赞道:“这样的好日子,老身想都不敢想呢。象我们年轻的时候,辛苦一年,结果勉强混个肚儿圆,如果不拉下饥荒,就很不错了。”
妇人道:“是呀,乡亲们常常说,皇上英明,现在的日子和万历年间相比,可真是象在天堂一样呀。”
段英悄悄地冲朱由校竖起大拇指,朱由校自得地一笑,但一想起路上所看到的贫民,心里的那点得意很快就不翼而飞了。
朱由校道:“能不能带我们去看下你们的猪圈。”
妇人带着他们来到屋后,只见两间小草屋,一间里面有两头猪,见到人后就开始嗷嗷叫。
妇人道:“另外一间里有三只羊,已经由小叔带到山上去吃草了。还有二十只鸡,十只鸭,两头鹅,现在一天可以收到八九颗鸡蛋和三四颗鸭蛋。”
朱由校道:“有没有不养猪羊鸡鸭的农家?”
妇人迟疑了一下道:“倒也不是没有,不过极少。一般是家里没有娘子的,几个爷们又如何会养这些小畜生呢?”
朱由校想,男的就不会养猪羊鸡鸭?没有这个道理吧,只怕是因为懒吧。
众人辞别了妇人来到大路上,妇人极力挽留未果,只好和他们挥手告别。
客氏上车前说道:“哥儿,你可真是个好样的!皇太后在天之灵应该都可以欣慰了。只愿各处都是这个样子才好。”
朱由校点点头道:“以后会都变成这个样子的。”
客氏满意地点头上了车。朱由校心里却知道,全国都变成这个样子是不可能的。迁安新村是从荒滩开垦而来,地产明晰,所以才能任自己来施展,而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有主之地,想要照搬迁安经验是不可行的。
当然,也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