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良还是有点不死心,看到了义正辞严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绎。
陆绎并无太多情绪,他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大明已经安定百余年,除了北方还有军事行动之外,整个南方都处在歌舞升平当中。
但这安定是北方人用鲜血换来的,是一代一代的军士拼搏出来的。
“不必多说,西北一地的兵马这一次增补之后,你便书写一封信件,叫京师锦衣卫派人下来探查,若是有缺额,贪污,一律严惩。这件事情,海巡抚知道该如何做。”
“未来数年西北都不会动刀兵,这些军士三分之一都会开赴草原,到时候用得上他们。”陆绎解释的清清楚楚,他不单单是是为了巩固西北募兵,更是为了整个草原。
而这,还不算辽东,大同两镇增补的兵马数目,真要计算起来,自从改变军制后,志愿兵模式已经开启。
随着这一代军户的老去,军户一词也只会存在于历史当中。
“此外就是,你替我转告海巡抚,此战之后可撤除大同镇,宁夏镇。”
这才是陆绎真正想说的东西,鞑靼人势力不断收缩,空出来的大片草原将会成为新的缓冲区。
原本的边镇不再适用,理所当然的变成州府,交给文官治理。
而且,这一看似合理的需求还得快刀斩乱麻,不然等下面的边塞明军中层军官回过味来,天知道他们敢不敢叛乱。
某种意义上,陆绎新募集的军队也是用来镇压这些可能叛乱的边军的。
说到底,边军是换汤不换药,改革兵制,兵户全部变成民户之后。边军也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只是做的没那么露骨,稍微收敛了一些。
等到新的边镇建设完毕,边军也迁移到河套,官山附近的时候,小卒倒是无所谓,但军官失去的就不单单是土皇帝的位置,还有土地,安全。
大明中后期,真正阻止改革的全是地方实权派,这些人要么是商贾,要么是士绅,要么就是边军。
也就陆绎喂饱了南方士绅,又跟张居正为首的文官,跟皇帝幕后交易之后,才能携着大胜之威说服勋贵,开始军户改革。
这一次乞庆哈南下,最高兴的便是陆绎为首的改革派,他们就等这样一个机会,名正言顺的调集大军,接管地方军务之后,强行推行改革,再杀一批边军军官。
不管是宁夏还是大同,边军军官都占据了可耕种土地一半以上,一旦东窗事发,这些边军军官不是砍掉脑袋,就是全族流放三千里。
“具体书信,我会手书与你,你且去歇息。”
话音落下,陆绎开始赶人。
他到不担心自己的话被骆秉良散播出去。
锦衣卫的规定极多,骆秉良这样的人也十分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
哪怕他心中就算是有惊涛骇浪,那也得憋着,谁也不能说。
“大人,若是边镇反了又如何?”骆秉良身子发颤,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