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标想到,此事有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刚才执行交接工作的户部侍郎吕昶。
据他所知,吕昶此人平时的生活比较简朴清淡,论生活作风跟刘基有的一比。
就近日与他的相处来看,此人并不是十分重视财物,那么他为什么会默认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思来想去,或许是他习惯了这样的操作,习惯了这种所谓的为官处事之道,毕竟当初元庭掌权时的折损那可比现在要多得多,所以刚才吕昶还回了一句干得不错。
此时朱标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这一情景让他想起了大明最后那几十年的时光。
整个朝堂贪污成风,边关军费,救灾粮食,就没他们这些贪官不敢动的。
朱标曾亲眼目睹,皇上下旨发放一百万两银子用于救灾,从户部发出去就只剩下了七十万两,又从那什么总督巡抚走一遭就还剩下三四十万两,再从知府府衙出来就只剩下来十几万两是真正用在了正途上的,这还不包括做事小吏们东揣一点西摸一点的。
用今日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折损高达九成,官员如此做事,如何能不亡国。
朱标明白,贪官这种东西是不可能真正完全消失的,所以只能从制度上想办法了。
土地之事可以请李善长来出初稿策划,那么在设立杜绝贪官污吏的制度上便可以去请刘基。
善于揣摩人心的刘基想来对于贪官污吏一事有着独到的看法。
刘基或许是年纪大了,不太乐意多走动,这几日除了吃喝拉撒外都待在他的车架上,他的车架里满是书籍天天在里面看书,当真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朱标来到他的车架前,轻轻喊道:“伯温先生在吗”
“臣在”
刘基拉开车帘在侍从的服侍下走下马车,拱手道:“不知太子殿下可是有要事找臣”
朱标摆摆手笑道:“也没什么要事,就是路过此地便想着与伯温先生多多学习学习,本宫久闻伯温先生学识渊博却一直不曾有机会交流,本宫对此深感遗憾”
刘基善谋,善断,有这样一个人在的话对于兵家打天下而言可谓是一把绝世秘密武器直插敌人心脏。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刘基确实是有着谋天下的能力,所以老朱带兵打仗时一直都带着他就像是军师祭酒一般,加上留守老家管理后勤的李善长可谓是绝配组合。
正因为刘基长时间在外,所以朱标之前与他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而且老朱也一直有意让朱标与旧元庭官员保持距离。
刘基当初与老朱第一次见面时就如同诸葛亮初见刘备时提出的‘隆中对’一样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比如:
策一: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今元政失修、海内鼎沸。诚能效汤、武吊民伐罪,以百里之地,率一旅之师,可取而代之。
策二:蒙元运穷,势如强弩之末。红巾军转战中原,元兵不堪疲扰,无暇旁及其余,此天赐良机。宜竭全力,略定东南,而后挥师北上,王业可成。
策三等等等等。
这在乱世之中众人迷茫之际时是何其重要,就犹如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指领着朱氏集团前进的方向。
当然,更值得赞叹的是他的为人,来时两袖清风,去时依旧两袖清风,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政治遗产却留下了不少仇家,不图财也不怎么图名,实属臣子之典范。
额或许有那么一点想图名,但这无关紧要。
在刘基面前朱标放低姿态拱手道:“本宫常听人说起伯温先生有谋人谋士谋天下之本领,还望伯温先生不吝赐教”
“臣何德何能”刘基连忙拱手道。
刘基那脑子转的多快呀,待空闲之时早就琢磨出来了移土之事恐怕是太子早有预谋。
在看移土政策计划书的时候,刘基就有注意到这其中还不乏李善长的手笔在里面,也就是说此事是太子预谋已久,并不是最近几日连夜做出来的。
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再多说也无益,给杨宪的衷告能嘱托的也都嘱托了,刘基早已不将此事放心上。
只是不知道今日太子为何突然找到自己,如今刘基对太子可谓是刮目相看。
即便是还未加冠也不能当成普通太子对待,他是典型的少年老成且心思缜密有格局,成大事者皆如此。
当然这对于现在的刘基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了,反正自己是不可能看到他登基的那一刻。
如今功成名就,要想办法退休才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只可惜昨日在皇上面前轻言试探一翻后才知自己恐怕是退休无望。
开国封爵的事拖不了多久,北伐将士回归之日便是封爵之时,若是自己封了爵后更是不可能有退休机会了,那么便只剩下生病休养这一条路可走,怕就怕皇上不让吾离开南京啊,那修养还有什么意义呢。
朱标当然是不知道刘基在这短暂时间里已经想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即便是知道了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在短暂思索之后刘基
', ' ')('继续说道:“不知太子殿下可是有要事需要臣协助,太子殿下尽管吩咐,臣定当尽心尽力”
朱标请教道:“伯温先生太客气了,本宫有一事不明还望伯温先生不吝赐教”
“太子殿下但说无妨”
朱标转手抬手示意让侍从搬一套座椅过来,顺便再泡上一壶好茶来。
刘基见太子这阵势,当即就明白了太子今天这事儿恐怕是个麻烦事儿,肯定不是那么好打发的,立刻提起精神等待着太子的下文。
待一切准备齐全后,朱标倒着茶水轻声说道:“听闻伯温先生也曾在元庭做过官?”
“是的,太子殿下,臣担任过八品县丞,之后又担任过六品府判,只是地方官绅勾结严重,恶霸和官吏无法无天无恶不作”
“待臣将他们都严惩之后也得罪了不少人,之后数次陷害于臣,上面态度不明臣不堪重负便辞了官回到了青田老家”
“后来,经老上司邀请又回到过元庭任职,只是臣观元庭已无可救药,臣也就此断了元庭的念想”
刘基倒也洒脱,过往之事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并不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正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