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641章 渭水之南!秦王的封赏?</h1>
苏劫伸手示意道:“本侯素来钦佩我大秦忠君爱国之士,诸位将士,替大秦守此雄关,百如一日,本侯未能常在函谷关慰劳将士们,实乃憾事,怎敢受将士们大礼,将士们请起。”
苏劫句句发自内心。
让函谷关将士感同身色,备受鼓舞。
秦侯对将士的好,在军中早就一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能跟着武侯征战,哪个不是赐爵封地,光耀门楣。
就说这函谷关,八成是都时长遗憾此次东征未能跟随,而跟随者亦不乏族中相熟的子弟,一个个累计了无数的军功,让人羡慕不已。
守将也激动的拱手道:“武侯乃是将士们之柱梁,别说这等大礼,就是让将士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也无人敢推迟,我等微末之功,岂敢于武侯相比拟,末将恭迎武侯回秦!”
“末将恭迎武侯回秦!”
“我等恭迎武侯回秦!”
苏劫感叹的说道:“函谷关外,上党纵横六百里,山峦重叠,水流交错,这山水河谷间,我秦人不知埋下了多少血肉,多少忠骨,雄关苍苍,北连阴山,南接长平,众位将士护秦百年,这函谷关,终于不在是掣肘我秦国的脚步,更不再成为掣肘将士们光宗耀祖的脚步,是以,本侯之功,岂敢于诸位将士相比,这大秦天下,大王,本侯于诸位将士同乐同享,雄关不老,英魂常在!”
将士们听完,纷纷相觑。
各个热血沸腾。
秦国东出了,函谷关不在是掣肘秦国的雄关了,但是这里,几乎深藏着秦国四百年的故事,史书中对秦国的记载大半都是围绕这个护卫了秦几百年的函谷关。
如今,更是背靠雄关,征伐天下的时机到了。
当年,秦国纳贤于天下,愿于天下英杰共享秦国。
方有山东士子纷纷入秦,百家之人亦纷纷入秦之盛世,才有了后来的张仪,商鞅等旷世之才的辅佐。
苏劫接着说道:“本侯,告诉诸位!今日的秦国,已不在是过去的秦国,我们秦人,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念,守护我的家园,守护我们的爷娘,守护我们勋勋青史,本侯要和你们一起,把东边六国的百姓和一切,从‘他们’变成‘我们’,这,才不负我大秦历代先王的匡扶之志,你们能不能于本侯携手,为大秦做到这些?”
将士们长戈掷地,激动道:“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俢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俢我矛戟,与子偕作。”
铿锵之声,在函谷关外随大风飞起。
守将和将士们将苏劫恭敬的送入关中,守将恭敬的问道:“武侯如此之大功,为何不班师凯旋,这险些让末将怠慢。”
守将和一干副将也都是纷纷捏了一把汗。
时才,要是半点无礼。
怕是武侯不责怪,自己都要把自己给扇几耳光。
宫敖大笑,道:“亏你机灵!”
守将也是面色一滞。
不等苏劫说话,宫敖才道:“此次,我秦人倾举国之力,亏上将军鬼神谋略,方能侥幸在这一年间,收复失地,覆灭三晋,可毕竟,我大秦举国之兵,也就剩下这么多了,如今的土地,自然是首在整治枢纽,稳定三晋之民,排杀余孽,我秦人将士,这才不得不背井离乡,亦要镇守雁门关,护卫江山之责之重,岂非一日之功,数十万将士怎敢凯旋。”
宫敖的话让身边的将士们纷纷动容。
对啊。
韩国,魏国,赵国,雁门关,哪里的土地不需要秦人来守护。
守将敬佩道:“大秦将士,万年长存!忠魂不灭!”
宫敖大笑道:“这次,将士们虽然不能尽数回咸阳,但上将军岂会让将士们寒心,必然禀报大王,论功行赏,就是跑死百匹宝马,也要让将士们功勋传遍四野,封赏布告天下,君上已经决定,就是大王给君上的封赏,都要尽数分给将士们,毫厘不取。”
宫敖的话,无疑能让人想象到,那些远离关中,为秦国守卫疆土的将士!
这是何等的信念。
然则,苏劫却感慨,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一统天下之后,秦人都在为秦国,为百姓,北镇长城,南驻百越,等到刘邦项羽打到了咸阳,整个秦国都只有章邯匆忙用罪犯,赘婿组建了一只临时兵马!
是以,后人也常说,秦汉秦汉,汉也是秦的道理。
论忠魂,千古无人可比。
守将自然心生触动,忽然闻宫敖说到了武侯的封赏,喃喃道:“上将军的封赏?”
宫敖笑骂道:“怎么,上将军不该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