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将其给大明寺的住持看了,对方直言道:“此书可供天下医师观,莫大郎既已写出来,何不以雕版印刷术印之,后作推介?”
“可行?”
“有何不可?”
……
名人效应在每个时代都存在,莫文远是此时代名人,故他写的食疗书一面世就被医师医正医工们议论纷纷。
唐代医生等级分明,而收医生的机构也不是很多,官办的综合xing部门有太医署,颁布医疗政策、培养专业医生都是他们的工作。
给皇家人看病的则是尚yào局。
民间并无甚机构,有名的悬壶济世的医师大多已经被吸纳进尚yào局,或者是进太医署教导学生,真正为百姓看病的,多是技艺不精湛的医工以及寺庙内的僧人。
寺庙内的僧人有像大明寺住持这般,具有大德大智慧,精研医术、清心寡yu,无论是在官府间还是民间都很有口碑。
莫文远之食疗方经过了住持的验证,便算是过了明路,即便是太医署中地位较高的医师都不敢轻易忽视,再加上他走的是yào膳食疗的道路,这道路虽有先人研究,却没有细化到菜肴烹调之法上,只说某种食材具有何作用,如何搭配却不大清楚。
他竟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事传着传着,此事竟传到了圣人的耳中,他在小朝会结束后对身旁大臣道:“可听闻莫大郎撰写一书,名《食疗yào方》?”
大臣中有的听闻此事,有的不曾听说,房玄龄此时年事已高,却还精神矍铄,听圣人言便主动回应道:“是有此事。”
“莫大郎何时改钻研医术?”
“以我之见,不算钻研医术,此书乃他在空蝉法师协助下完成。”
“可是大明寺的空蝉住持?”
“便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