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放,欣欣向荣的暮春初夏时节,武太后磨刀霍霍,以彻查琅琊王和越王叛乱之事为借口,开始一场针对李唐宗室的血腥大屠杀。
她下令于丽景门别设推事院,任命武承新为侍御史,武攸暨从旁协助,负责审讯诸王,查明琅琊王冲的同伙。
端午佳节,暑气蒸腾。
常乐大长公主因公开咒骂武太后,帮助叛军购买甲胄兵器,罪不容诛,被逼自尽。
驸马赵瑰痛失爱女赵观音后一直卧病在床,得知老妻也被鸩杀,伤心之下,病发而亡。
五月中旬,高祖李渊之子,已是七十岁高龄的霍王李元轨,被甲士装进囚笼之中,流放黔州,不到十天,便死在陈仓。
其子江都王绪被斩于江都。
五月末,韩王元嘉与鲁王灵夔被武太后亲信堵在府中,奉诏在家中自尽,家产尽数没收。
韩王元嘉的三个儿子俱被斩首。
六月初,高宗李治之弟,已是耳顺之年的纪王慎,被装入囚车里,流放巴州,苦苦煎熬一个月后,死在途中。
纪王慎的儿子全部被杀。
舒王也遭到流放,万幸他身体健壮,熬过颠簸的行程,顺利到达流放地利州。
短短几个月内,李氏宗室中,霍王元轨、韩王元嘉、舒王元名、徐王元礼、越王贞等满门被杀,其他亲王虽然有个别子孙逃过一劫,但大多数被发配至岭南更偏院的荒凉之地,十不存一。
武承新搜查琅琊王的府邸时,发现他写给众位亲王、世家姻亲等人的信件。
凭着这些信件,武承新以各种非常人能想象的刑罚手段,栽赃,陷害,威逼,屈打成招,查出越来越多的“同伙”,到最后,受到牵连的人数超过万人,几百户世家贵族遭到血洗。
之前武承新手刃宜州刺史,打败李敬业的叛军,少年郎君,立下赫赫战功,很快扬名天下。
而这场对李唐宗室的大屠杀落下帷幕后,武承新的名字再一次传遍大街小巷,他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冷血酷吏,能止小儿夜啼。
老百姓们思想单纯,武太后听政多年,颇有政绩,他们对圣母神皇并无多大恶感。
武承新和武承嗣就不同了,作为专门替武太后排除异己、诛杀忠良的鹰犬,他们承担了所有人的怒火,是老百姓们最痛恨、最厌恶的奸臣。
尤其是宗室皇亲,恨不能噬其肉,啃其骨,将两人挫骨扬灰。
※
阿福再也不提起蔡净尘这个名字了,一开始是不敢,后来是不屑。
投靠武太后并没有什么可耻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想要往高处爬,必须做出牺牲。
但是武承新连无辜的妇人和孩童都不放过,罗织罪名,构害宗亲,把做人的基本良知都丢弃了,阿福不承认他是以前那个忠诚的蔡净尘。
蔡净尘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至少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现在的武承新,根本就是个草菅人命的屠夫!
蔡净尘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向裴英娘传递消息。他不知道她在哪儿,唯一能确定的是她还活着,于是他坚持不懈地提醒她哪些人不可信,哪些人在为武太后密谋什么。
枇杷成熟的季节,李令月特意吩咐下仆搜罗来最新鲜的枇杷,给裴英娘尝鲜。靠着运河的便利,洛阳的东西市不缺南方货。
裴英娘坐在窗下剥枇杷吃,指间汁水淋漓。
昨天李令月进宫去了,回来时拉着她说了很久的话,万象神宫修建得富丽堂皇,明堂以九只铁龙簇拥一只展翅高飞的金凤,武太后的心思,昭然若晓。
宗室皇亲死得七七八八,满朝文武匍匐在武太后脚下,噤若寒蝉。
时机已到,武太后决定举行拜洛受图典礼,开始收割她的胜利果实。
最后一颗枇杷吃完,裴英娘拈起丝帕,逐根擦拭纤纤十指。
该告诉李旦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宗室王亲部分摘抄引用《隋唐五代史》、《武则天正传》
特别注明,因为文中时间、年龄都是自由发挥,所以这里也把时间改了,和真实历史不符合。
~~~~~~~~~~~~~~
第207章
高祖、太宗、高宗三代宗室王亲, 凡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王孙,除了李显和李旦以外, 其他尽皆死于武太后之手。
不止他们, 还有依附他们的大臣和姻亲世家,也遭到血洗。
所有对手都清除了, 再没有人能够和武太后争夺帝位。
武太后并不满足于此, 为了震慑群臣和其他同情宗室的世家, 她下达诏书,鼓励民间百姓告密, 无论大小官员还是没有功名的平头老百姓, 只要发现有人谋反, 就可以入京告密。沿途驿站必须为这些告密者提供车马和饮食,护送其抵达洛阳。
告密属实的, 重重有赏。告密不属实的, 也不追究责任。
诏书公布后,一片哗然。
无数妄想一步登天的市井闲汉涌进洛阳,随口诬告其他人, 其中很多人靠构陷别人而得到升迁。
武力震慑,谍网密布, 不管是朝中大臣, 还是民间百姓,不敢再公开发表同情宗室的言论。
值此之时,武太后决定举行庆祝典礼。
拜洛受图典礼盛大而隆重。
天朗气清,碧空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