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坚来到地图前,从罗士信手中接过毛笔,认真的端详了好一阵子,感慨这地图精准之余,凭着感觉在百济的西南方标记了许多点,转向罗士信道:“大概就是这个地方,零零散散的围绕着七十二个岛屿。说是七十二个,真正住人的也就三十余个岛,其他的都不适合居住。”
罗士信看着张仲坚绘制出来的地点,表情渐渐变得严肃凝重。他的手指在张仲坚绘制的岛屿向上一划,所指之处正是他们大唐水军攻取下来的卑沙城。
卑沙城又名毕奢城、大黑山山城,在大连时期是高句丽的政治、军事中心,位于大黑山中、南两峰及相邻的山脊上,辽东半岛南端,一面依山,一面傍海。卑沙城以东便是鸭禄水,过了鸭禄水就是高句丽的都城平壤。
罗士信在围攻辽东时,着令张镇周、程名振水军奇袭卑沙城,此举在此次攻伐高句丽的战役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扭转乾坤的一步棋。
在攻克安市,兵临平壤之后,卑沙城再次体现了他存在的意义。
罗士信水陆军会师,加上契苾何力的支援,兵力突破十万。这十万大军每日的吃喝调度是天文数字,后勤问题异常严峻。虽然罗士信攻取盖牟、辽东、安市获取了巨额粮饷,加上契苾何力席卷了高延寿、高惠贞的营寨,缴获了他们十万大军的物资,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用为后勤问题发愁。但是十万大军不可能在行军的时候带着所有粮食,不但危险,还会影响大军的灵活调动。所收缴来的粮草,全部让罗士信储备在了卑沙城中。
每隔一段时间,卑沙城中的运粮队便会将粮草运至平壤前线。
卑沙城坚固安全距离平壤前线近是一点,同时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卑沙城水陆交通方便,大军所需要的后续物资,不论是从长安李世民还是辽东高士廉都可以从水陆运至卑沙城中转,不必爬山涉水,浪费劳力物力,可谓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
张仲坚作为江湖人,并不是很精通军事,只是昔年与李靖行走江湖,耳濡目染的学会一些基本简单的战术:昔年便是凭借这点点战术利用地利的优势将九州大名佯装的海寇击溃。真正的战略眼光并不具备,也没有看出大和国如此看中海东七十二岛的意义。罗士信则不一样,他们唐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打到了平壤城下。大和当下固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然一但高句丽亡,他们必然会受到唐军的正面攻伐。他们不同百济,百济好说歹说在海东有着一定的根基,他们固然攻取了大部分的新罗领土在海东立足,但是手中握有的领土并不是真心归附,一但遭受大唐的正面袭击,好不容易冲出岛国的他们将会前功尽弃。
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大和没有理由做徒劳之事,他们如此重视海东七十二岛,一定别有所求。
果然海东七十二岛所在的方位,恰好对着卑沙城,能够成为奇袭卑沙城的桥头堡。
看着罗士信的这一比划,张仲坚亦看出了所以然来,问道:“大和这是打算利用海东七十二岛来攻打卑沙城?”
“十之八九!”罗士信颔首道:“前辈也许不知,我军粮草辎重大多都存放在这卑沙城中,其价值等同于官渡袁曹之战时的乌巢……”他手重重的抖了抖,看着地图自语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为什么小日本一直不打新罗了。好一个一石数鸟,当真是卖得一手好队友。不知要吃了我们大唐,连高句丽,他也想一口吃掉。胃口不小,胃口不小啊!”
张仲坚听不明白他后面自语的意思,但官渡之战什么的还是有所耳闻的,动容道:“那当真了不得了。”作为中原人,张仲坚就算跨海避世,也不愿见自己的母国尝受大败。官渡之战的情况,人所共知。袁曹之战,袁绍凭借决定性的兵力压着曹操来打,就算曹操麾下的能臣猛将极多,在小局上取得一定的战果,然而大局却依然被动。雄才伟略的曹操给逼到了绝境,抵抗不住,甚至萌生了退意。但是一个乌巢奇袭,官渡之战的局面立刻扭转。
这卑沙城若失,岂不步入袁绍的后尘?
见张仲坚有些紧张,罗士信笑道:“前辈莫要在意,我罗士信可不是袁绍,不会步入他的后尘。就算他们奇袭卑沙城的想法得逞,他们也未必能够拿下卑沙城。何况现在此事已经让我察觉……”
卑沙城若失,罗士信与他手中的十万大军确实会彻底陷入困局。正是因为知道卑沙城的重要,罗士信早有防范,安排大将程名振镇守卑沙城,以确保后方无恙。
程名振当代名将,可不是袁绍麾下的嗜酒庸才淳于琼可以相比的,即便遇到奇袭,小日本也未必能够在他手上讨得好处。
当然就算罗士信相信程名振有那个实力,既然知道了此事也不愿冒这没有必要的险。
沉吟了片刻,罗士信道:“前辈可是想让我出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