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打击了?觉得自己看人不准了?”萧武帝打趣。
太子不说话,因着年龄尚年轻,脸上的情绪并没有掩饰。
沈相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太子递过来的答卷。
当初太子把这个苏孝生的答卷挑出来的时候,他心里是不同意的。
一个只知道读书的学子,能摸透陛下政令的意思,还大加吹捧……
呵呵,有点空!也有点虚!
但太子第一次涉政,还是和科举有关,他想着,太子肯定要在这次的事务中学到点什么才好……
沈相这才默认了太子将苏孝生的答卷特意抽出来的。
反正一甲是要陛下钦点的,陛下肯定要看答卷的……
很快沈相和礼部尚书都把苏孝生过往的答卷看完了。
看完之后,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是一个念头。
这人好大的胆子啊,也不知道是哪个蠢货给支的招,居然还揣摩圣意。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太子,你怎么看这人?”萧武帝笑着问太子。
太子抿了下唇,眼里都是怒气。
“父皇,此人言行不一,两面三刀,投机取巧,不堪大用。”太子恨恨的说道。
萧武帝一听太子这么说,顿时就乐了。
看来这个宝贝儿子这次真的气狠了啊!
用了这么多不好的评价,估计是被气晕了头了吧!
“太子,你的夫子是怎么教你的?为君者,不可喜怒无常!”萧武帝提醒。
太子不情愿的闭上了嘴。
“父皇告诉过你,人是最复杂的,也是最不容易看懂的。
你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
识人不明是为君者最大的忌讳。
忠臣?奸臣?也许就在为君者的一念之间。
好了,不要生气了,这种投机取巧者有很多,你不用就是了。”萧武帝笑道。
太子恭敬的行了一礼。
“是,儿臣知道了,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但这个苏孝生的确可恶,在殿试里居然想着……”
“皇儿!你这样想就不对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沈相那样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
这个人虽然功利了一点,见风使舵,的确不适合放到下面去治理百姓。
但能在江南稳中解元,会试又拿了经魁。
看来也是满腹经纶之人。
这样的人……把他放到翰林院吧,和那群老家伙一起研究学问最好。”
说完,萧武帝把苏孝生的答卷放到了一边。
太子和沈相还有礼部尚书都知道了。
一甲不可能有苏孝生了。
这次的一甲是要送到六部或者下面的一些地方历练的,不可能送去翰林院那个地方。
“是!
那一甲还少一人,陛下可要再看看?”沈相恭敬的将后面十名的答卷都递到了萧武帝面前。
萧武帝看了一眼自己的表哥,有点无奈。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布?Y?e?不?是?í????????ē?n???????????????????则?为?山?寨?佔?点
你都把卷子递到朕的御案上了,朕还能推脱吗?
萧武帝只得认命的拿起剩下的答卷看了起来。
当然,他也没放过太子,让太子跟着一起看。
第119章 实在的人
书房里的四人把剩下的十个考生的答卷都看了一遍。
萧武帝看完所有的答卷后,心情不错。
太子跟着沈相和礼部尚书还是学了不少东西。
选出来的这些人都各有各的优点,至于学识呢?也都对得起太子辛苦一夜给的排名。
“太子,看看这个人!”萧武帝将手边的一张答卷递给了太子。
太子接了过来,又认真看了一遍。
“父皇,此人见解独到,整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以民为主。
以民安和民富为前提阐述政令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虽然不是锦绣文章,但是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军务和行商对大渝百姓的影响。
还有,这人还说了士农工商,说到底都是为了大渝的强盛,而不是单为某一个阶层谋利。
民安,即天下安。
民富,则大渝富。
这人……”
太子看了下名字……叶景回!
“这是皇商叶家的人?”太子惊讶的说道。
萧武帝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份答卷是叶家的后代啊!
“叶家此次几人应考?”萧武帝看向沈相。
“仅此一人,叶家三郎,二房的,叫叶景回,从小就爱读书。
这点倒和叶家其他爱行商的后代有点不同的。”沈相忙说道。
萧武帝点点头,又将叶景回的答卷看了又看。
不错,通篇没有废话,也没有吹捧朝堂和天子,只是从百姓的角度来阐述了大渝的国本……
还有,太子居然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这篇答卷的精髓提出来,看来最近真的是用功了。
萧武帝随手就把叶景回的答卷放到了之前卫千临和杜有得答卷一起。
沈相有点吃惊。
论文采学识,叶景回的文章能入个二甲中等已经很不错了。
自己把叶景回的答卷放在前面,就是看他的论点不错的……
但陛下……
“陛下……”沈相欲言又止。
萧武帝明白沈相怎么想的。
叶景回乡试和殿试成绩都一般,要是贸然列入一甲,会被人非议。
“大渝选材,是为治国,需要大儒,也需要心思纯正,闷头为百姓干事之人。
卫千临,文采斐然,见解独到,以法家之学论述了律法对于大渝朝国本的重要。
这在文人中,很少有人会有如此完善的见解。
放榜后,卫千临就先放到刑部或者大理寺历练。
杜有得,在答卷里阐述了人治国的理论,认为为官者是上下沟通的关键。
官员选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渝一段时间内的国力。
这人逻辑缜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沈相,赐宴之后杜有得放到吏部去历练。
至于这个叶景回……
外放吧!西南挺适合他的,至于什么官职……沈相看着办吧!”
说完,萧武帝在卫千临,杜有得和叶景回的答卷上分别写了一二三。
太子,沈相,礼部尚书都躬身应 下来。
一甲三名就这么定了下来。
沈相更是心里开始感叹了。
陛下现在是越来越老练了。
把叶景回放到西南……
这是算准了叶家为了这么一个探花郎,肯定会拼尽全力的发展西南边贸了。
之前也还推托商务繁忙,管不了那么多,将西南边贸推了出去。
现在呢?你还会推吗?
估计现在想的是怎么样把商队弄到西南吧!
但是……
“陛下,西南可完全在西南军的掌控下。
去年西南军副帅刘虎之子在姑苏和叶家起了冲突。
要是叶景回去了西南……”
“放心吧!西南那边很快就要变天了。
不过,为了稳妥一点,沈相,还是先把叶景回放到户部历练一下吧!
等西南的事情解决了,再把这小子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