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与朱德故里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故里广安毗连,位于嘉陵江中游,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蓬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西汉属安汉县地,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安汉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省相如县入蓬州,民国二年(1913年)撤蓬州,取“蓬州”与“安汉”首字,更名为蓬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唐代诗人元稹、宋代大文豪苏轼、宋代理学宗祖周敦颐、清代思想家姚莹等都曾在蓬安留下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的石斧、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在近现代,这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又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英豪。解放后,蓬安又先后走出了唐青山、钟声琴、沈前馀、曾建国、汪长春五位共和国将军和许多名人,,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蓬安儿女,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蓬安可谓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蓬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电力能源。嘉陵江流经县内89公里,水能蕴藏量28.3万千瓦,已建成的马回电站和金溪航电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3.6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农产品资源丰富。锦橙100号四次蝉联全国农博会金奖,多次荣获“中华名果”殊荣。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底蕴深厚的相如文化,有独特的嘉陵江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大深南海。
城市交通便捷。国道318线、达成铁路、省道仪北路和南渠路纵横交错,嘉陵江黄金水道四季通航,规划中即将建设的“南—大—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建设“山水园林精品城市”的定位,县城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5万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拥有南充市中九县(市、区)中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实现了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以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为龙头,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已累计投入1亿多元,一期建成了三个核心景区,多个文化标准性建筑,正在全力冲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位于四川蓬安县,整个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沿江两岸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三段即:嘉陵江大桥至相如客运中心港的核心段,马回电站生态奇观段,马回电站至中坝村的新农村田园风光段。旅游区规划面积为51。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2。94平方公里。四功能片即:嘉陵江码头古镇观光休闲片、浪漫家园漫滩生态观光休闲片、水上观光游乐片、新农村参观游览片。十三区包含以司马相如故宅为县治的相如故城、为纪念周敦颐而命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周子古镇、龙角山、凤凰山、慕蔺山、嘉陵江村(相如里、文君里)、嘉陵江畔4000多亩的原生态漫滩湿地、2座2000余亩的江心绿洲太阳岛、月亮岛、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一的中坝村和沿江的4座名山等十三个景区。
滨江文化休闲区位于嘉陵江东岸山水之间约1000米长的狭长地带。这里既是近距离观赏嘉陵江和水平眺望对岸漫滩湿地江上田园风光的最佳位置,也是进入周子古镇景区的重要通道。滨江文化休闲区主要重点展示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农耕文化,由四川多维雕塑学院严永明教授亲自设计的渔、耕、桑精美雕塑和相如故里的主题文化——汉文化的地景浮雕让人叹为观止,滨江文化休闲区里还有汩汩流淌清澈甘甜的神龙泉,高山流水飞花碎玉一般的“凤求凰”天然瀑布景观,宛如巨龙飞舞曲径通幽的林间栈道,野草丛
\t\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t\t', '')('生、翠杨掩映和皂角树与黄桷树连体而生相拥相缠的夫妻树,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凄美神秘的情侣楼,电影水雨童话拍摄基地高大巍峨的临江客栈,古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古桑,尤其是嘉陵江畔的千年周子古码头,一直演绎着两岸百姓和过往商人的人生故事,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最著名的核心景区当首推周子古镇。周子古镇作为四川旅游十大风情魅力名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据蓬安县志载,周口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先生因为仰慕伟大的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卓绝千古的浪漫爱情经典,便从嘉陵江上乘船专程奔赴相如县(今蓬安县)朝圣,濂溪先生于水井湾为当地士绅学子开筵讲学数日。相传,脍炙人口的美丽文字爱莲说便写就于此。宋以后,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又称周子镇。
周子古镇兴于唐宋年间,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至今周子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属于典型的原生态民居式古镇。镇内庙宇高据,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三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周子古城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山水”是古镇的“灵魂”龙角山宛如峥嵘嵯峨凌空飞舞的巨龙,嘉陵江宛如气势宏伟神奇的太极图,山水相依,缠绵逶迤,赋予古镇灵秀神韵;“城”是古镇的“筋骨”古码头、古民居、古客栈、古茶社、古商铺依山就势,星罗棋布,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文”是古镇的“气质”古镇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古码头文化盛极一时,经历的沧桑巨变更为古镇赋予了神秘色彩。这里有博大精深的相如文化,孕育了千古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留下了缠绵悱恻的浪漫经典爱情传说弥久不衰;这里亦有奢华忠义的会馆文化,有辉映千古的红军文化等,还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传承至今活跃民间的“嘉陵江船工号子”、“川剧变脸”、“川北灯戏”、“水龙舞”、“蚌舞”、“婚嫁歌”、“莲宵”、“竹琴”等等,为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更加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