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风也紧紧搂住他,眼泪断了线一样,“我才不走呢……我想跟你拜天地……”
如也站在一旁,也替他们高兴,总算是一次圆满的结局。
没一会,一个妇人端着一碗汤走了过来,“徐宗,该喝孟婆汤了。”
如也拦下她,猜她大概就是孟婆,“孟婆,能不能不让他喝啊,他们两个就在地府做一对不行吗?”
孟婆却笑了下,“他现在是个傻子,喝了孟婆汤以毒攻毒,就能恢复记忆正常了。”
孟婆汤还有这种功效?
如也想起自己总也想不起来生前的事,便道,“那我能不能也喝一碗?”
孟婆瞬间一脸惊恐地抱着汤,“你可不能喝!”
她赶紧几步远离如也,心想你再喝一次阎王就得把我打得魂飞魄散。
如也也不好强求,只能让开让她把汤给徐宗。
徐宗喝下孟婆汤前,还紧张地问了问孟婆,“我会不会忘掉曲风啊?”
孟婆慈祥地看着他,“不会的,喝完你会更喜欢他。”
徐宗听了高兴地喝个精光,把碗还给孟婆又一把搂住曲风,“真好!曲风,我会更喜欢你!”
曲风轻轻捶了他两下,“谁要你这个憨货喜欢!”
又看向如也,感激地笑下,“多谢先生。”
如也想起玉佩还没还给他,赶紧将玉佩递给曲风,“不谢。”
第8章包子配方(上)
眼见曲风与徐宗再续前缘,如也也能安心回两通司。
路上经过阎罗殿,如也忍不住站在附近看着那一大片彼岸花,脸色微红想着为何他会觉得这彼岸花扎后背?
他想的入神,没注意身后不远处站着阴律司的“判官”,他在看花,判官在看他。
等到如也离开,“判官”才摘下面具,露出一张英俊的脸,素来冷峻的眼神望向他离开的方向却满是温柔,倘若如也看见就会认出他正是几次偶然遇见的戎镜。
如也回到两通司,又将曲风与徐宗的故事理了理,他们二人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叫他下笔时也不禁弯起眉眼。
他将三个故事整理了一下,装订成册,他做起这事来不知为何格外顺手,仿佛常常这样做。
如也心酸地想,大概我生前为官时,没什么手下只能事事亲力亲为。
刚弄好册子,两通司又来了位客人,一位村妇打扮的老婆婆缓步走进来,如也见到她就想起那位卖糖炒栗子的刘婆婆,他起身上前扶了老婆婆一把,“老婆婆,您是要送信吗?”
老婆婆见他笑得颊便两道褶,伸出皱巴巴的手扶着如也的胳膊,“我想求鬼差大人帮我送个配方给我儿媳。”
“好。”如也直接扶她坐在桌前,老婆婆从怀里掏出个信封,“我孙子小时候特爱吃我做的包子,可惜我后来病重在床上动弹不得,再没给他做成,临终前也没能将做法告诉他娘,劳烦鬼差大人帮我把这做法给他们送去。”
如也将信封妥帖地放在怀里,温声道,“老婆婆放心,我这就去送,不知道您家住何处,夫家姓什么?”
“我夫家姓梁,就住在三溪村。”老婆婆作势欠下身子,“有劳大人。”
“叫我闻人就好。”如也转身向两通桥走去,他下意识没想这次的差事好找,却是先想到又能见到戎镜。
他摸着“心想事成”,宽慰自己大概是将戎镜视作了朋友。
一阵阴风过后,如也又来到三溪村,想着给梁家送完信他就去看看戎镜。
梁家倒是好打听,很快便找到了,如也站在院子前,没想到在院子里看到一个熟人,戎镜又赤着上身在劈柴。
余光看到如也,戎镜便扔下斧子走过来,“这么巧!”
如也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也在这,“戎镜?这里是梁家吗?”
戎镜抓过腰间系着的衣裳,擦了擦手看着他道,“是,梁大哥去年出了意外,剩下他们娘俩,我偶尔来帮他们劈个柴。”
说话间,一位妇人从屋里走出来,穿着一身粗布长裙,胳膊上还挎着个篮子,却是一看就是贤妻良母,“戎公子,麻烦您了,总帮我家劈柴。”
她说着从篮子里拿出条手绢想帮戎镜擦擦汗,如也不知道怎么觉得心里堵得慌,上前一步接过了她手中的手绢,细细给戎镜擦起汗。
他想人家孤儿寡母,戎镜一个男人,举止太亲密了对名声不好,我这是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