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剧情的推进,新证据链的出现将案件的基础证据完全否定。
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颓丧的刑警队长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冷静到冷酷的法医,在常见的搭配下,突然变了种语气的邵青易意外的突出了他花花公子的特质。
假的就不重要。邵青易笑眯眯地看着发怒的男主角,原本喜欢公事公办的他语气却如同调戏一般,减少假证据引发的冤假错案才重要。
不过,
导演在这一幕切了个近景,每个抬头观看屏幕的观众都能看到邵青易深邃眼眉中投来冷静的一瞥,特写下眼眸灵动有神,青葱岁月也随着周围人张开嘴轻轻的叹了一声。
典林导演拍青春电影没亏过,靠的就是对美的捕捉和画面的质感,这一点在《无证之罪》中也没被鄙弃,影片镜头特写只感觉动人心弦,就像有人真在心口给你弹奏曲子的前奏,让你脑子里忍不住回想刚才的镜头,自发的去延伸想象之后的发展。
证据没有假的。
邵青易这一刻又把声线换回了公事公办,说道:所有出现在现场的东西都有它的作用,如果没起到作用,只能证明是我们把它放错了地方。
的确是放错了地方,这份证据从电影开始就被指控为杀人凶手留在现场的衣服碎片,并不来自于杀人凶手,而是上一位被凶手杀死的被害人。
被捉到看守所的麻药贩子为了争取立功,举报了曾在山里交易时看到的人骨,怀疑存在凶杀案。
带回来的骨头和纺织物物证,证明了这位一直被认定为嫌疑人的尸体所属者,死亡时间和被害人属于同一年同一季节。
进一步的追查和找寻当年的目击者,得到的却是把证据推翻的结论。
在过去,偏僻的村庄里留下衣物的被害人,在去世之前是村子的霸王,他身上的衣服版式都和村民不同,村民们自然有印象。
村民们在杀人现场看到那不同版式衣服的一截窄袖后就认定肯定是他杀了人,被死人拽下一只袖子后不敢回家,慌张的逃窜了,靠走访调查的警察在没找到更有力的证据前,只能先把他当做嫌疑人来进行追查。
嫌疑人并不是出逃隐藏姓名生活,而是在遥远的过去,已经被夺走了性命。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大团圆结局,刑警队长重新梳理证据,真正的嫌疑人为什么没带走第一位被害者的衣服,而是仅仅带走了袖子。
一点是因为第一位被害者可能身材魁梧,他无法在死亡状态下翻动对方身体,将衣服解开,也有可能是因为第一位被害者的血溅到了衣服上,而袖子没被溅到。
一件衣服带不走,就要带走两只袖子,当时的嫌疑人一定很穷,穷到在面临了致死他人的事情之后,还想着多带走一些东西。
有了新的方向,找寻真凶也变得简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真凶还是站在了检察院的被告席上,迎接公检法对他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