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笑啊,怎么不笑了
“三哥怎么说这话?我何时不好心了!”夏景睁大眼,纯真地看向宁守绪。
宁守绪当然知道夏景没有坏心思,他说的,是男孩的恶趣味。
比如刚刚的手工皂,以男孩的性格,定会假装不经意地挖苦他几句,才会再将东西给他。
“说吧,什么事。”宁守绪将手工皂塞到腿上的毛毯下面。
夏景的确有事,而且是两件事合在一起的事。
“这些天我去上书房,没什么空陪念儿姐姐,她最近有点儿忧伤,我寻思,找个机会带她开心开心。”夏景说出第一件事。
之前在静怡轩里,听到娴妃和萧月谈论上书房的事,女孩快流下泪来。
宁守绪蹙眉:“你想领她出宫?这是不可能的事。”
公主与皇子不同,皇子偷跑出宫是常见的事,先帝年幼时,也常偷偷出宫玩耍,甚至登基后,也会偷偷出宫,还闹出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先帝微服前往清水河画舫,与当朝首辅的长子争抢某魁的榜一,因为没带够钱,争不过,起了口角,又骂不过,气得打上对方包间,狠狠抽了首辅长子一顿。
在包括先帝在内的历代皇子的努力下,宫禁在受宠皇子们面前,形同虚设,就算被发现,皇子们也能引用祖宗们的事迹,为自己开脱。
但公主不一样,从未有公主偷跑出宫的先例,出头鸟一定会被重罚。
“不是出宫。”夏景摇摇头。
他当然知道出宫不行,除非求来康宁帝的手谕,不然没有侍卫敢放行。
他解释说:“只是在宫里找找新鲜和刺激。”
宁守绪来了兴致:“这宫里还有新鲜刺激的地方?我怎么不知道?”
终于吊起了宁守绪的胃口,夏景神秘地说出答案:“白天当然没有。”
白天没有,晚上有。
除了值夜的太监宫女,几乎没有人见过夜晚的皇宫,这对一个小公主来说,自然新鲜得很,刺激得很。
宁守绪琢磨,夜游后宫,就算被发现了也算不上什么事。
他答应下来,时间就定在今晚。
夏景离开养和轩,到永华宫将消息告诉宁雪念,女孩果然开心得很,她去求云嫔,云嫔听有宁守绪看着,答应下来。
夏景又到福清宫,向娴妃说了这事,要了一个人。
……
二更天,铜锣声经过养和轩,消散在远处的宫墙后。
天上一轮弯月,照出深蓝色的夜空,夜格外静谧。
夏景和宁雪念进入了养和轩,小田子和露华送他们过来,确定有宁守绪做主,放心地回去了。
“走吧。”宁守绪说道。
“等等,还有一个人。”夏景嬉笑道。 不一会儿,又一道身影迈过了养和轩的门槛。
那是孙静竹。
这就是夏景的第二个目的。
宁守绪那小任务还挂着,让九皇子不太开心,要为宁守绪和孙静竹加加速。
至于怎么加速,世上还有什么活动,能比深夜试胆游戏更能促进关系的吗?
可惜,这个时代的封建迷信有些重,不能玩那些真正刺激的。
这也好,更好吓。
孙静竹走到宁守绪身后,接过了元嬷嬷推轮椅的工作。
宁守绪瞥夏景一眼。他就说,这小皇子怎么可能规规矩矩的,原来在这等着他呢!
一行四人出门,各自提着一盏灯笼,走在昏暗的道路上。四下寂静,只有风撞击墙壁、瓦片、石砖和泥土的声音,那声音千奇百怪,白日里嘈杂,听不见,到了晚上显露出来,环绕在耳边,令人毛骨悚然。
孙静竹推着宁守绪,两人都很平静,相反,宁雪念紧紧抓着夏景的手,又害怕,又好奇。
宁守绪自傲:“夜里有什么可怕的,也就吓吓你们这些小孩儿。”
“三哥莫急,我准备了一些游戏。”夏景领着一行人,来到御园。
御园旁边,有一条格外长又格外窄的巷子,便是白日里,都很少有人走。黑夜中,巷子更加幽邃可怖。
一个恐怖场所,当然要配上恐怖的故事。
夏景开口,幽幽道:“两年前的一个夜里,某个宫殿的娘娘病了,宫女叫上值夜的太监,提一盏灯笼,一齐去太医院唤太医。”
“那一夜的风大,太监一不小心,让灯笼着了火,只能丢下。还好月光明亮,也能看清道路。他们走到这条巷子前,宫女定睛一瞧,巷子里竟一点儿月光也没有,分外古怪。她说要走别的路,太监不愿浪费时间,执意要走,宫女只能同意。”
“然后呢?”宁雪念不安地看了眼巷子。
“娘娘左等右等,等不到太医,第二日早上又派人去太医院。太医院说,昨夜根本无人到来。他们在宫内搜寻,找到了烧毁的灯笼,宫女和太监却仿佛人间蒸发了。”
夏景放低声音:“据说,他们被这条巷子吃掉了!”
宁雪念打了个冷颤,缩在夏景身后,不敢去瞧那巷子。
宁守绪摇摇头:“这巷子两边的围墙高,路又窄,月光所以照不进去,当然黑。”
没料到宁守绪看出了玄机,夏景心中啧一声:“三哥既然不怕,就与孙姐姐放下灯笼,走到巷子尽头,再返回,试一试。”
明白玄机不算什么,真不怕才是本事。
“我们走完你们走?”宁守绪看夏景和宁雪念。
“自然。”
“那我留在尽头,防止你们出什么事。”
宁守绪和孙静竹放下灯笼,进了巷子,轮椅压过石板,发出咔咔的声响,消失在幽邃的巷子里。
不多时,孙静竹一个人走出,很平静。
夏景啧了一声,居然没吓住他们! “到两位殿下了。”孙静竹对夏景和宁雪念说道。
两人放下手上的小灯笼,走入了黑暗里。
那故事是夏景编的,他当然不怕,可宁雪念不同,全程紧握夏景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