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他们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吧?所以就两面下注,一文一武送的东西完全不同,总有一份能让我感到很满意?”对于自己的推测,邓名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他也没有为了猜测扬州的想法而花太多的心思,很快就让梁化凤的使者先下去喝茶,先与林起龙的使者交谈一番。
“林总督又有什么事吗?”最近林起龙的使者往镇江这里跑得很勤,幸好扬州距离镇江不远,使者朝发夕至。
相对两江总督,漕运总督的油水有限。林起龙倒是能在运河上行一些方便,但邓名也不打算派船只进入运河,所以林起龙的权力对邓名来说用处不大。不过今天林起龙的使者还真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任务,他告诉邓名基本知识单纯来给邓名贺中秋而已,公事可以等到过节以后再说。
邓名就礼貌姓地询问了一些林起龙的近况,然后让这个使者下去,把梁化凤的使者请来。
和林起龙的使者差不多,梁化凤也没有什么公事要立刻与邓名商议妥当,相对蒋国柱和林起龙,梁化凤称得上是清闲得很。作为一个武官,梁化凤只要服从命令,训练部队进行攻防作战就可以了,谈判、权衡得失都和梁化凤基本无关。
邓名就随口向梁化凤的使者问起扬州的近况,这个使者告诉邓名,现在扬州内外戒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闲杂人士根本无法出入。
除了这种自吹自擂外,梁化凤的使者还告诉邓名一件趣事,那就是徽州的商人曾经找到梁化凤,希望他能派兵保护盐船通过运河。
邓名对清军的兵船表现得也相当克制,只要不是大股的兵力运输,明军对打着绿旗的清军兵船都退避三舍,这主要是为了遮人耳目,让百姓看到湖广、江西的漕运船队安全通过时不感到太奇怪。
除了漕船,湖广和江西还有一些官船,对于这些有协议的敌人的船只,明军当然也不会进行拦截,而清军方面也很有默契地不排出大队兵船挑战明军的容忍程度。因此在长江、运河上,常常能够见到清军、明军各走一边,泾渭分明的景象。
这种景象让民间有一些误判,认为明军对清军水师还是忌惮的,因此盐商就希望清军能够出动兵马保护他们的盐船,协助盐商的运输船突破明军的封锁和检查。
这个话题让邓名很感兴趣,就和梁化凤的使者聊了起来。不想从这个使者口中得到了很多盐商的情报——这个使者知道的不少,但却没有特别认真,他甚至笑着告诉邓名:“提督大概还不知道吧,现在这些商人在扬州叫嚷,说提督此番出兵是专门来打他们的,哈哈,哈哈,可笑不?”
自从邓名从武昌顺流而下以来,对于淮盐的盐船一向是拦截、没收,绝晤通融余地。而邓名军中的军官已经讨论过盐业问题,每个军官都知道这关系成都的民生,与他们的家人、亲朋都有关联,而且还是邓名此番出兵的主要目的。因此明军上下不但不会误会邓名的决心,甚至还有和邓名完全一致的愿望,对淮盐的盘查非常严厉。
等明军抵达镇江后,运河和长江的交通更是完全掌握在明军手中。邓名并没有彻底切断运河交通,就像他之前也没有彻底切断长江航运一样,这是邓名用来威胁蒋国柱和林起龙的王牌——后两者都不知道长江、运河的航运再次彻底断绝后会有什么的后果,这种未知加重了他们的恐惧。要是邓名上来就切断航运,那后果难就难以预料了,可能效果很好,蒋国柱和林起龙选择屈膝,但也可能导致他们破罐破摔和邓名对抗到底,而且这种事势必得罪很多势力,始终抱着又打又拉这个念头的邓名不愿意把事情做绝。
但淮盐不同,明军毫不留情地予以禁绝。对于这样明显的歧视政策,淮商当然感到很惊讶,不过由于淮商从满清那里得到了不少特权,他们并不愿意明目张胆地向邓名行贿——他们也不愿意,淮商的利益和满清中央政斧捆绑得很紧。
当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淮商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集团行动的,他们只是本能地对邓名感到反感。明军干扰了淮盐赖以销往江南、湖广的长江的航运,威胁给予盐商极大特权的满清政斧,这当然都引起了盐商的敌意,每次盐商讨论起长江上的战火时,都迫切希望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能够早曰肃清流寇邓名,恢复长江航运的正常秩序。
而明军随后的行动更引起盐商的仇视,邓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把地方政斧和中央的利益区分对待,但他对淮商却采用简单粗暴的禁绝态度。一些专门从事湖广生意的盐商,在生意变得艰难后曾经试图向邓名的手下行贿,这些私人行为也都遭到了拒绝;然后就是江西地区的盐业受到沉重打击,明军不但不允许淮盐上行去武昌,甚至还把住九江不许淮盐进入鄱阳湖。至此,那些向江西销售食盐的盐商也加入了诅咒邓名的队伍;再往后就是江苏西部;而现在则是一锅端,明军把住了运河出口,一条盐船也出不去,只能想法设法伪装成其他种类的货船进行夹带。
由于明军人手不足,而且邓名也想向周围的缙绅表现自己的和蔼,所以明军远远做不到对每一条货船都进行审查,盐商只要化整为零,还是可以把盐送入长江。就算偶尔有人在明军的抽查中被发现,数量也非常有限,负责运盐的船老大还可以装可怜,声称是个人行为,再痛哭流涕一番说老小等米下锅,明军检查士兵往往也会心软,不会穷追不舍而是让他们带着货物回返。
虽然明军的检查制度有很多漏洞,比满清的专业稽私队还远远不如,但只要邓名的禁令在,盐商就无法阻止船队运输,偷运数量有限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成本。而且到这个时候,扬州的徽商终于确认,明军对盐商的敌意却是发自高层,而且普及全军。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都指出明军对盐商采取不妥协的态度,从上倒下都坚决不肯收取贿赂,就是邓名的全体会也有一些风声流出,传入扬州盐商的耳朵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比张煌言还要早。
一开始大部分盐商都觉得此事难以置信,明军大举出动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保护明军领地上的商业。但随着明军一丝不苟地执行封锁,越来越多的盐商开始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姓。不过直到今天,盐商以外的人依旧不信邓名出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四川盐商,不但满清官场不信,地方上的缙绅不信,就是邓名的同盟也嗤之以鼻。张煌言与邓名相处过,进行过多次推心置腹的商谈,但听到这个风声后,张煌言只是冷笑了一声,根本不想再去听第二遍——现在在张煌言看来,邓名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敲诈江南的满清官员。
虽然明清官场、地方缙绅,甚至从事其他行业的商人都觉得这个说法荒唐无比,但盐商自己却不能掉以轻心。明军抵达镇江的当天就开始执行严厉的封锁政策,而向浙江销售食盐的徽商立刻就做出了反应。伪装进行夹带是早就想好的对策,当明军还在安庆外围打转时,盐商就已经开始考虑若是运河断绝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在进行夹带运输的同时,扬州盐商举行了一次大规模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应对明军的威胁。如果明军只是短期停留,那对盐商的损害并不是不可挽回,有些大盐商就是修养个几个月也不至于无法恢复。但对很多小盐商来说,若又是一个季度到半年的航运断绝,那他们受到的损害就会达到致命的地步。
上次郑成功攻击长江的时候,盐商集团就向满清大量捐款,本想在击退郑成功后弥补损失,但却遇到邓名搅局,导致航运断绝的时间延长。今年才生意还没完全恢复,明军就再次大举入侵江南,而针对盐商的封锁比上次郑成功入侵时还要严厉得多——毕竟那次郑成功是以清军为目标,只是运输不便而已;而现在则遇上了以盐商为目标的川军。
向浙江偷运食盐的商人在大会上发言,称这种走私会继续官盐的价格,让私盐变得更加猖獗,官盐变得更没有竞争力。以前满清的检私是针对那些没有盐引的走私犯的,而现在明军则是对盐商,就算明军的检查制度再有缺陷,这也消去了盐商的最大优势,把他们和走私贩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而且盐商之前还一直努力在各地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图全取食盐销售的利润,这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外,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明军的封锁会切断盐商的主要收入,让他们在各地建立的销售店铺每曰赔钱,即使是生存无忧的大盐商,邓名的封锁也会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让他们的势力迅速倒退会十年前。
向浙江销售食盐的商人都感到了生存危机,那些拿着湖广、江西盐引的商人当然更痛苦,他们在会议上主张再次向清廷进行捐输,协助清廷击退明军,同时要让清廷意识到,他们正是这次明军进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