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昭国就有不少百姓都知道,此前汾阳王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因为他口口声声宣称,当今皇帝曾经被人下过暗药,这辈子将不会有子嗣出生!
后来,皇帝虽然在□□了乱党的同时,极力洗清这个谣言,但是,他身上所背负的传承香火的压力,也越发的大了数倍!
在一个男权社会的皇权里,若没有子嗣继承大统,的确,那汾阳王这样的皇亲国戚,他的确是有这个资格,要求皇帝禅位,以巩固国家安宁大统的!
而现在,皇后虽然总算生下了皇子,但,随着皇后平安生产,却又在三日后陡然去世的消息一传出来,原本欣喜的百姓们又再度生出了一丝疑虑。
若是难产导致的血崩,为何不是在生产当日死去?历来,民间也有不少产妇会因为血崩之症而不幸身亡,但是,血崩之症往往发作起来极快,要人命,不过是几个时辰的功夫就足矣!
皇后,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薨逝的?伴随着这种疑虑,诸多的版本又开始在人口中不径而传。
再加上这场大雪来势汹汹,自七日前开始降落,到现在居然还没有一丝要停歇的迹象。京城附近的五洲泗县,现在都已是不能出门。雪灾砸死了不少贫家的人口和牲口,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就算是京城,虽然有人日日扫雪,但也有许多的商户因为生意大减而纷纷抱怨。
因此,当这些传言一经传出的时候,就有许多人相信了所谓的命硬之说。很快,就连身在宫中正在为皇后的丧礼焦头烂额的皇帝都听到了这样的传言。他龙颜大怒之余,更立时就要派人下去清查这消息的来源!
☆、不祥之兆(3)
然皇帝素来冷静睿智,只是此时连番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早已将得子的喜悦丢到了脑后。是以根本就没有发现,这样的消息,越是封锁,反而越是弹压不住。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流言蜚语又是罪不责众,最后查了一圈,却只能草草抓了几个人来顶包。而那些流传在坊间的传言,却随着这场雪灾而变得愈来愈烈了。
而宫中,因为操办皇后的丧礼,又加上霍太妃的病情,众人都个个有些心有戚戚焉。霍太妃闭门不出,不见嫔妃们,但嫔妃们每日仍是都要去令堂为皇后守灵。
这天寒地冻的,灵堂里虽然架了暖炉,可是毕竟比之温暖舒适的内室要差到了天上地下去。来的人又都是些身娇肉贵的嫔妃和命妇,这些人哪里吃过这样的苦?每日跪拜几个时辰不说,还要时不时的干嚎几声,以显示心中那根本就不存在的悲痛和崇敬之感。再加上,头七之前,宫中所备的饭菜还大多都是斋菜,这样两面折磨之下,很快就有人熬不住的想要打退堂鼓,心里开始寻思如何找借口来逃避这每日的哭灵。
只是前面几日,碍着皇后的尊严与皇帝的面子,不得不每日熬足那几个时辰,只是,心里却是叫苦连天的。
如此这般,不过才两三日而已,连头七都没有过,就相继有几个身子比较弱的命妇和嫔妃都病倒了。皇帝一听此消息,并不觉得自己要她们跪拜皇后的金身有多过分,按照礼法,这不过是为人臣妇的本分而已。而这些人,竟然敢假意托病不来,或者是推三推四,真是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底。
是以一番震怒之下,又罚了这几个命妇和嫔妃,如此一来,便是再没有人敢称病,但是,私下里,众人心中的不满,却积压的更深了。
只有陈昭仪,因为要抚养大皇子,所以每日里大半时间,都呆在自己的宫里,并未参与这冰天雪地里的每日跪拜。再有就是住在太妃宫里的荣昭仪,她被皇帝送回去之后,名为静养,实际上已经是被禁足了。但她临盆在即,也不需要出来参与这等事情,所以,倒也躲了懒,落得自在。
陈昭仪论岁数上来,只比皇后还年长一岁多,只是她未曾生养过,如今陡然间得了大皇子来抚养,一时间除了战战兢兢之外,心里也有几分欣喜。
毕竟是温暖馨香的一个小人儿,又有皇帝这样尊贵的父亲做靠山,自从大皇子来了陈昭仪宫里之后,内务府便紧急抽调人手,给她安排了不少抚养大皇子应有的排场。而皇帝则每日就算再忙,也会到她宫里坐上一坐,最起码,也要看看儿子,和她这个养母说说孩子每日里的情况。
陈昭仪此时已知道,原来温无双所谓的一次性补偿,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大礼。的确,似乎情况一下子就调转了个个,她从一个久已失宠的妃子,突然变成炙手可热的得宠皇妃。
因为,不管怎么样,能够抚养大皇子的妃子,都不应该只是一个昭仪这样的份位。而皇帝,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言辞之间也流露出想要封她为贵妃的意思。
只是,这样的册封礼,不能草率为之,需要等待皇后的丧礼过去,还有就是,霍太妃的身体渐渐好起来,才好让内务府去筹办。
☆、真亦假来假亦真(1)
寒江之中,一叶孤舟在将要结冰而尚未结冰的江水中缓缓行走。那划船的船夫手中的船桨似有千钧之力一般,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下子扎进去,竟然能破冰入水,是以,这一叶小舟,在水流阻滞的母江中行走的并不慢。
温无双一袭玄衣坐在船头,眼神怔怔,似在沉思着什么。
而后,不多时,就见岸边传来一阵马蹄声。那马蹄声十分的急促,像是在追赶着什么一样。
第26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