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我听老张说的。”
“不是骗人的吧?咋种的就能三十六石,不会是十八亩田吧?”
“说啥呢,黎大家一共就十亩旱地,今年四月还种了一亩花生豆子,不记得了?”
今年四月清明节,只记得吃王二狗的席,很热闹。
也有记性好的,“黎大还给他家地上肥了,说是肥,我还仔细瞅了几眼,一股子臭味但就是水,父子俩整天去河边打水,忙个没停,这浠水上完了还要种花生播豆子,你说他家图啥,累死忙活的老天爷也没缺雨水……”
妇人家絮絮叨叨的话题又跑远了。
他家男人打断说:“你说这么多干啥,今个儿跟村长一起过去都传出来了,村长可是去登记的,这能有假?”
说是没假,可说话的本人都不信。无外乎,黎大那九亩旱田三十六石真的太多太不可能了。
九亩田就能出三十六石啊。
“不成,我去问问。”
“这么晚了去黎大家啊?锅里还做着饭呢。”
男人留不住,抬脚往出走,边走边高嗓门喊:“留着,我一会回来吃。”
几乎家家户户震惊完,有信的有不信的有将信将疑的,麻利的心里藏不住事的说什么也要去黎大家瞅瞅真假,不然今晚睡不着。
隔壁王婶家也听见了。黎大家和她家紧挨着,村长几个进去就没出来,院子里一直在说什么,王婶听不清,前头三十六石倒是听的真真的,可她和黎家闹矛盾,也没咋注意,可能村长说今年全村上的税呢。
等王婶在灶屋烧饭时,大儿媳妇匆匆忙忙进来,说:“娘,我刚去后院喂鸡,听见隔壁田氏在说黎大家今年收了三十六石。”
王婶手里的烧火棍都拿不住了,第一反应:“不可能!”
“少瞎咧咧放屁。”
王婶骂了大儿媳,“黎家就九亩旱田种了麦子,他能收三十六石?少听风就是雨的在那瞎编,张家的嘴里能有一句实话?别黎家吹牛吹大发了。”
大儿媳站着挨骂,她也没听清,就听田氏大嗓门喊黎大家三十六石,听了一字半爪回来问婆母。
“想也不可能,就他家那旱田,早先还是村里没人要的,分给了黎大,地里旱的早年都没啥收成。”王婶不信。
黎大家咋可能?
于是该干啥干啥,可等饭烧好了,自家男人和大儿子还没回来,王婶压着火,跟大儿媳说:“你去外头瞅瞅,都吃饭了还不回来,瞎溜达什么。”
大儿媳便擦擦手去外头,刚出灶屋就看见公爹和相公回来了。
“黎大家今年九亩地收了三十六石,也不知道这是咋种的。”王婶男人满脸是羡慕和震惊,还念念叨叨说:“唉你说说那浠水,还真能肥田,黎大家招的哥婿好啊,读书郎连地里庄稼都能懂。”
大儿媳都听傻了。
听声出来的王婶也跟着傻了,脸上表情变了又变,最后不死心问:“真有三十六石?”
“那可不,我刚去瞧过,数了三四遍,那麻袋摞着,啧啧。”王婶男人掩不住的羡慕。
王婶舌头都找不回来了,不知道说些啥。
这么一耽误,吃饭时天也晚了,王婶为了省灯油,家里人各自端着碗就在院子里吃,天也不冷,外头还凉快,一抬头都是星星月亮照明,吃不到鼻子里去。
王家这边吃着杂粮粥,就瞧见院子外头来来往往的人影,先是男的,还有女的一瞅是往黎家去的。王婶男人坐不住了,明明确认过三十六石,还想再去瞧瞧热闹,三两下唏哩呼噜喝完了杂粮稀饭,叼着馒头也跟着过去。
王婶在月色中的脸垮了下来,不过没人注意,全都听隔壁动静了。
隔壁黎大家院子。
堂屋的桌椅还是没搬回去,自村长走后,本来说天长就在外头一吃,光线好亮堂,一家三口吃完了饭,黎周周收拾碗筷,爹和相公搬桌椅,顾兆一条凳子刚拿进堂屋,院子有动静来人了。
隔壁王叔和他大儿子。
最后桌子就没搬回去,顾兆还把拿回堂屋的那条凳子又给搬回来,顺手拿了家里冬日钉的矮木凳。怕是过一会人还会多。
果不其然,黎家的院门就没停过,黎大今天可高兴敞快了,端着大茶缸喝着茶,来一个人笑呵呵的接待,到最后话都熟了,不等来人开口:“自己瞧,门没关,你自己数数。”
“我家兆儿想的主意。”
“上肥全村都看着,可不是就那浠水。”
前头来的都是村里男人,说话直来直去,夸人也是一两句,主要还是震惊,站在黎家侧屋的粮库门口看一圈,瞪得眼睛溜圆,然后给黎大竖大拇指。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九亩田收这么多。”
“这一亩田有四石。”
黎大便露出牙,笑的眼尾褶子都高兴。
后来有阿婶阿叔过来瞧稀奇,是跟着自家男人来的,这说话就是一套套的了,不像那些男人来来回回就是田好、地好、有本事。
“当初周周生下来我就说这孩子有福,你瞧瞧周周家里家外干活利索,模样也好,腿长的哟,好看,腰肢也细,漂亮,找了个相公顾书郎,诶呦喂真是那话咋说来着?”阿婶两大拇指并着,“般配。”
这话就是闭着眼瞎吹了,当初村里可不是这个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