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下的她,瞧上去是那样温和可亲。
关山远远望着,就此停住了脚步。
温如舒很不喜欢寇长卿,和他压根玩不到一块去,哪里会留下和他一起用午饭。
何况他还带这个不受待见的……咿!人呢?!。
“当天晚上,我便把白日的事告诉了泰叔。泰叔不得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说,我确实有个双生弟弟,我见到的那妇人也的确是我母亲,只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还有一些未能澄清的误会,我暂时无法与他们相认。”
相国寺里,殷氏留给关山的第一印象过于深刻,泰叔又告诉她,殷氏有苦衷才不能与他相认。
关山不愿意给人添麻烦,更不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带去危险,自此便再不多问。
即便那个叫温如舒的一次次来找他,将寇家的消息告知予他,还百般怂恿他回寇府,他也再未离开过那个庄子。
但是他心里跟初来京城时不一样了。不再是空飘无根的状态,那里面装了些沉甸甸的东西,那些东西敦促他更加刻苦才行,
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再次见到了殷氏。
殷氏不复印象中的温和慈爱,对着他时的面容甚至有几分狰狞。
她指着他,要杀他。
彼时关山习武多年,已非当初弱小无力的孩童,自不可能坐以待毙。
等将殷氏带来的那些人全部打趴下后,他看向殷氏,在殷氏厌憎的视线中,终究未出一言
关山未能说出的话,季妧明白。
他不是想找殷氏求证自己的身份,也不是想质问为何他不能回府弟弟却可以,更不是抱怨殷氏多年来对他的不闻不问。
这些东西从来不是他的野望,他大抵只是想问一问殷氏——为何要杀他?
“那个时候,我依旧倾向于这是场误会。”
“所以泰叔提出让你从军,殷氏要求你用寇长卿的名字,你都同意了。”
第697章 愚不可及
关山的心思其实很好理解。
童年没有得到过家人关爱的人,即便表现的再无所谓,内心深处也始终缺着一角
关山骨子里渴望亲情,殷氏是他的母亲,即便殷氏要杀他,他也不忍心让殷氏失望,宁可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自己,也要满足她的要求。
至于殷氏,她的心思就不用想了。
关山当着她的面将满院子随从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她也亲眼见证了关山的实力。左右是个死,何不送他去战场上博一博。
若真是死了,也算了了她一桩心事。若是侥天之幸,真能替小儿子趟出一条青云之路来……
据季妧猜测,殷氏此时对关山其实并没抱多少期望。或许她已经在心里认定了,关山此去,必是有去无回。
“我上了战场,并且活了下来,崭露头角之后,军职逐年攀升,直至镇守一方。
殷氏对我依旧谈不上和颜悦色,随着寇家声名鹊起,她要求我更密切的配合寇长卿,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和他一致。”
关山做不来,也不会去做。
寇泰便跟殷氏说,小公子笑面兮兮、风度翩翩,作为一个军人,这模样反而容易惹人起疑,倒不如反过来,让小公子模仿大公子行事。
“我四处征战的那些年,寇长卿过得并不算如意,我在明处,他就得在暗处,直到战争结束,他接替我'凯旋'。”
季妧算了一下,关山从十三岁起,几乎全是在战场上度过的。
寇长卿定不能在他御敌守边之时堂而皇之出现在京中众人面前的,只有找个地方躲藏起来,关山打多久,他就要藏匿多久。
真是滑稽啊,他逼着关山做自己的影子,他自己也要做自己的影子。
十多年呢,估计憋坏了吧?
怪不得,他夜探桐花巷的那些晚上,举手投足包括神态,有时和关山如出一辙,有时又破绽明显。
关山出事后,“寇长卿”再不必出征,他再不用学另外一个人,时间一久,伪装的技能一生疏,本性难免流露出来。
他也不在乎这种变化,毕竟他受了那么重的伤,回京又被缴了兵权,接二连三的变故打击之下,性情有所改变,没什么可奇怪的。
“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殷氏对你……”
“辽东之战,那次伤的有点重,几乎丢了半条命。班师回京之后,皇帝命太医院前来会诊,那是我第一次住进寇府。
以往但凡我哪处受了明显外伤,寇长卿也要在同样的位置补上同样的伤口。但这次不行,殷氏不忍心加诸在寇长卿身上。
当晚,殷氏来看我,她告诉我以后切记要小心,不要再轻易伤着,我身强力壮禁得住折腾,寇长卿和我不一样,他禁不住。”
关山平淡的语气中,鲜见的露出了些嘲讽之意,不知是嘲讽殷氏,还是嘲讽自己。
从那时起,他就醒了,真真正正的醒了。
战场是个改变人的地方,见惯了生死,对很多事情已然麻木,包括他曾经想要得到的那些,被人戳破后,竟也不觉如何可惜。
“我欲结束这样的日子,殷氏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