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衣普及后,还有个尴尬的问题,吐蕃是大宋的藩国,主动入侵不符合道义,所以也不好动手。
后来西域诸国归顺了辽国,郭浩表面上生气,其实心里是高兴的,这群反骨仔终于忍不住了,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郭浩一直在等一个时机,等待对方主动挑衅。
只有对方先动手,郭浩才能名正言顺地出兵,而辽东的谋划其实也是一个诱饵,郭浩真正的目的是西域!
如此长远的布局,郭浩也是一点点展开,正如王维所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如今时机成熟,郭浩绝对不能错过这一天,大臣们明白了郭浩的意图,这才知道他并没有变。
“诸位,这次吐蕃出兵,乃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朕的主意已定,你们就不要说什么了。
经过这三年的积累,大宋完全有实力打赢这一站,至于辽国,不用搭理他们!”
郭浩说的不搭理,是指不主动招惹,如今大宋的长城都修到了西北,绵延万里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辽国如果趁虚而入,只需要防守就行,郭浩心意已决,这次一定收了西域!
大臣们听到郭浩的表态,也就不再说什么,毕竟军权在郭浩手里,他们说了也没用。
……
辽国的旨意传到吐蕃诸部,各个统领聚集在一起,商议这次出兵的事。
让他们打大宋,他们是很不情愿的,可是辽国十万大军已经到了,他们如果不行动,那十万大军可能先去打他们。
作为藩国,宗主国的命令还是要听的,这与身份地位无关,主要还是实力。
经过一番商议,吐蕃诸部出兵三万,甘州回鹘出兵两万,五万大军组成联军,目的地果然是银夏之地。
一切都如郭浩所料,此时他也没闲着,调动全国预备役,汇聚到北面边境。
而边境原有的驻军,却被调集到西北,这些常驻军已经适应了北方的气候,也适应了高海拔的环境,此次战役郭浩调动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六十万!
二十万预备役来到边境,二十万常驻军来到西北,两个兵团四个军,要兵分两路深入吐蕃诸部!
此时已经是十月,全国上下都准备着这场战役,这么大的战役没有个总指挥不行,郭浩在京城还是不方便。
此时此刻,除了郭浩以外,也就赵匡胤有这个能力,所以郭浩任命赵匡胤为讨西战役总指挥,亲赴前线指挥战斗。
然而一场秋雨过后,眼看就要启程,赵匡胤一夜之间竟然病倒了,而且还十分严重。
“怎么回事,元朗好端端地怎么病倒了!”
丁酉此时皱着眉,认真给赵匡胤诊脉,好半天才松开手。
“从脉象上看,赵将军这是急火攻心,也许是出征在即,压力太大导致的!”
压力太大?
郭浩有些不信,赵匡胤跟随他多年,城府气度不在他之下,遇事也能不慌不忙,心理素质绝对过硬。
丁酉的理由如果说不通,那就没有其他理由了,看赵匡胤的样子,也不像是装的,如今赵匡胤肯定是去不了了,那么只有他亲自前往了。
想到这里,郭浩立刻拟旨,命令燕王郭致禹镇守京师,郭靖留守辅佐,而他则要亲赴西北,御驾亲征!
此消息一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郭致禹有些发蒙,后来一想,好像除了他也没有合适的人了。
临走之前,郭浩嘱咐沈欣协助郭致禹,郭致禹这些年很少接触政事,所以需要有个明白人提醒着点,提防内阁那些老狐狸。
沈欣自然明白郭浩的意思,人情世故她还是懂的,嘱咐郭浩一路小心,郭浩答应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