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约起情人、做起交际花来,可比有妇之夫来做这件事情,要来的轻巧得多,不论是客观环境对她的抨击还是对于她内心的心理状态……都要更为不同一些,如同没有了压力。
还活着的但是出轨了的丈夫,对妻子来说是某种程度的压力源。
大家讨论着讨论着,似乎就说到了这一边。
但单身的小姐不便于参与这个话题,有的姑娘是真的被家里养的单纯,甚至一点听不懂,而夫人们也不愿意就这样剖开解释某些“同类人”的心理想法,于是彼此都说得克制。
听得懂的自然就听懂了。
听不懂的也没关系,反正话题已经揭过去了。
阿黛尔借此机会,倒是稍微揣测到了一些她之前没有能够注意到的部分。
这就是这种小众一些的沙龙聚会的好处,可以按照她心意控制一部分的话题——如果是其他人家举办的,必有一个先后主次,而且里面受邀来的人员她也不一定熟悉,有一些深一点的内容她是不敢开口唯恐惹得怀疑的,但这一次的就不同。
一来是她做过许多功课的内容,她有意选择j先生的小说来试探大家对于眼下婚姻、爱情、夫妻关系、男性主导等事情的看法,因她是主人家,又是主动以文学鉴赏的方式提问,不会显得非常突兀。
二来是到来的人也是她有意经过了数次挑选,各家的人圈子不同,方便了夫人小姐们互相之间沟通联络,但同时因为她们性格、背景不同,她又能够试探到不同人的不同态度。
虽然抽样的这一部分,不足以代表所有的女性贵族,但她们眼下能够总结出来的看法,不论是完全统一的,还是两两对立的,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阿黛尔正是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去了解更多贵族的想法,如果连读书识字的贵族都无法清晰地意识到男女之前的差距带来的不平等,那说实话,她对更大多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女性是否会有这样的觉悟,还是挺没有自信的。
只有一部分走在前列的人,先觉醒了意识,才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但如果整个社会最先进的人,那些不需要为生计操心、每天闲得除了时间和金钱没有其他的了的人都想不到,那她又如何去勉强那些需要每天忙碌做工的人去思考什么生命价值或是推动社会?
但今天来看,似乎聪明人是有的,看的明白的人也是有的。
只不过还没有那么大胆,或者说是言语态度上还是很顾忌很保守,不愿意去做戳穿假象的人……
这也没有关系,阿黛尔本来就没有指望着一两次就能够做到最后的结果的。
而且从氛围来看,大家多了个说话表态的机会,也并不反感这样的略有一些深入却又不过显得过分态度分明的谈话,这就说明阿黛尔以后也能够顺利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