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越高,准备的时间越久,很少有半道儿临时找了人的。
眼前这位是知府家的老太爷过寿,又偏是七十大寿这种重要的,那定是很早便请了顶好的掌勺人,且这人还一定是府上人信得过的,一般不会去找些不熟悉的人来,免得办砸了宴会不说,恐再生出些什么事端。
她有些犹豫,不知道到底是该拒绝还是接受。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做得好,也许之后百味小食的生意会更上一层楼。而如果做得不好,那么也许……他们就没有以后了。
一旁的王杨勋也很是惊讶,因为太爷爷的七十大寿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很早就开始准备起来了,掌勺人也是府里惯常用的,对太爷爷的口味非常熟悉。
没想到,太爷爷在吃了一顿饭之后居然产生了换人的想法。他不由好奇起来,那份田螺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老人看许闲香犹豫,也不催促。
他温和道:“不过是一个老人普普通通的寿辰,寻常家宴罢了,你不必太过有心理负担,也不必多想。”
“今日吃着你做的菜,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位故人。奈何故人斯已矣,此生再无缘得见。当年未能好好道个别,悔了大半辈子。今日见着你这个后辈,甚合眼缘。就权当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家,一点微薄的心愿罢了。你看如何?”
王杨勋和姜淮是朋友,而眼前老人又是王杨勋的太爷爷,见了一面便对她表现出极大的善意,于情于理,都说不出拒绝的话。
况且,老人已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她怎么再好意思拒绝这微薄又可怜的一点点心愿呢?
她只是未做过,并非做不出。
想到厨艺,许闲香自不觉得怵什么。
她轻声道:“老人家我没有准备过宴席,还望届时可有个人在旁多提点提点。
许闲香这么一说,老人便知道她是答应了下来,言道:“你好轻松便好,按着寻常家宴准备即可。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你就找他。”
老人伸手指了指一旁呆呆愣愣的王杨勋。
方才还伤春悲秋的他,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年轻时候,声音爽朗响亮,毫不犹豫地拍了拍身旁曾孙子的肩膀,嘱咐道:“勋儿到时你在旁跟着,若是香香有什么需要,尽管满足就是了。”
临走之前,老人再三嘱咐道:“香香,五日后是寿辰,你可早些过来,晚上住在府里便可。”
说罢,转头对王杨勋道,“你记得去接香香,莫要忘了。”
太爷爷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王杨勋连说个“不”的机会都没,唯有跟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