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是示意两个小丫鬟将两位姑娘抱到一边玩花绳,然后扶着魏若坐到了梳妆台前。
一番洗漱过后,魏若总算装扮完毕。
她打量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此时的自己虽说相比之前还是有些消瘦,但脸颊仍是丰润的,不像之后那样瘦骨嶙峋。
“走吧。”确认自己的妆面无误后,魏若站了起来。
两个女童见自己的母亲要走,连手上的花绳也顾不上了,跑到母亲身边抱着母亲的大腿。
魏若早就料到两人会如此,因此她早早的让人叫来了二姑母。
二姑母是老公爷的亲妹妹,自孀居后就带着儿女住进了国公府。
这次国公府的主子们都病倒了,七夫人又回了江南娘家看望生病的母亲,二姑母便出面帮助打理府务。
她听说魏若要进宫,想要把两个孩子托给她照顾后,也顾不得旁的,带着自家小女儿匆匆忙忙的赶到了这里。
一进门,二姑母先打量了一下魏若,见她虽还有些憔悴,但精神头看着还不错的时候,心便放下了一半。
两个孩子原本抱着魏若不肯撒手,但二姑奶奶带来了自己的小女儿,刚刚七岁的冰姐儿。
冰姐儿素日里和两个孩子玩的极好,看到她过来找她们玩,两个孩子便也不缠着母亲了。
她们乖乖的跟着二姑母去了她那里。
魏若临走前吩咐人去了一趟老太君和老夫人那里看看后便坐上马车去了皇宫。
作者有话要说:国公府人物关系:
老太君(现任安国公祖母,育有两子一女即老公爷、二老爷、二姑母)
国公府大房:
老公爷(安国公父亲)与老夫人育有四子即大爷、安国公、五爷、七爷;
大爷(早逝)与大夫人育有留一女清姐儿;
二爷(现任安国公)与女主魏若育有两子两女(儿子:恒哥儿和毅哥儿;女儿:润姐儿和橙姐儿);
五爷与五夫人育有一子勇哥儿;
七爷与七夫人暂未有子。
国公府二房
二老爷(老公爷同母弟)与二老夫人育有三子即三爷、四爷和八爷,与妾室育有一子十爷,一女芸姐儿;
三爷与三夫人育有一子承哥儿;
四爷与四夫人暂未生育;
八爷、十爷与芸姐儿均为成婚。
国公府三房:
三老爷(庶出)与三老夫人育有两子一女即六爷、九爷、锦大姑娘,与妾室育有一子十一爷。
六爷与六夫人暂未生育;
九爷、十一爷未成婚;
锦大姑娘嫁入南平许家,夫名许英明。
安国公的姑母们:
除老太君女儿二姑母为嫡出外,其余大姑母、三姑母和四姑母均为庶出。
第2章
“陛下,安国公夫人向宫里递了牌子说是想要见贵妃。”启和帝身边的大太监何福从殿外走进来后,恭敬的对启和帝道。
启和帝原本正在看折子,听到何福的话后抬起了头。
前线的消息传来后,不止魏若等人经受不住打击,他也有些接受不了。
因着天下渐渐太平的缘故,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再学武了,武将的数量比起开国的时候少了不少。
像李浩淼这样既有领兵天赋又肯吃苦习武的年轻将领更是少之又少,启和帝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可他却失踪了,甚至还有传言说他阵亡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启和帝其实并不是很相信李浩淼会阵亡,特别是当描述前线军情的折子越来越多的被送到京城之后,他就越加的怀疑,李浩淼和两个孩子可能还活着。
想到李浩淼家那两个刚满八岁的男孩,启和帝的心中就是一痛。
因着贵妃喜爱两个外孙的缘故,在那两个男孩小的时候,启和帝经常会在景和宫看见他们。
这相处的时日久了,启和帝自然会对他们产生感情,特别是当发现这两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天赋非凡的时候,他就更喜欢了。
这喜欢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怜还掺杂着一丝惜才之心。
他不仅为他们延请名师,还亲自检查他们的功课,有他亲自坐镇,那些先生们自然不敢怠慢。
先生教的用心,学生学的认真,两个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恒哥儿,不过八岁就在校场上放倒了比他大了足足十岁的士兵。
毅哥儿虽说比哥哥要弱些,但比之同龄人又好上不少。
也因为这个缘故,在两个孩子嚷嚷着要和父亲一起去上战场的时候,他也没有阻止。
哪想到这次战事会如此的惊险,那些蛮族之前的蛰伏和隐忍是故意给他们造成的假象,以便让他们放松警惕。
想到这里,启和帝揉了揉额头。
这次也是他失策了。
何福原本一直安静的站在一旁等待启和帝的指示,他见启和帝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且面色越来越凝重之后,深深的低下了头。
“你亲自到宫门口去接国公夫人。”思考片刻后,启和帝对何福道。
何福跟在启和帝身边多年,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让他去宫门口接国公夫人有两层意思,一来是为了做给那些朝臣们看的,让他们明白国公府还未失宠,这二来嘛,想必陛下也担心贵妃娘娘的身子,生怕娘娘因为心疼女儿过于伤心,他对国公夫人表现的重视一点,娘娘也会欣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