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二十章、欲效定远</h1>
氏勋一时激愤懊恼,在柳毅面前道出真相,但随即在柳毅赴宴的时候,他独立廊下,反复思忖,越想便越觉得惶恐,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若说做对了,即便那假是勋再如何大言欺世,终究做到二千石高官,他的地位又如何是自己所可以轻易动摇的?揭穿他夷人奴隶的身份,真的能够取信于人吗?若说做错了,难道自己的祖宗、家世,从此就要付诸流水,反而为了避那西贝货而必须改名换姓吗?况且自己这十多年来所受的诸般苦楚,难道只能和血自吞不可么?
等到柳毅回来,告诉氏勋,道堂上那人确实文艺超群,为毕生所仅见,则氏勋便更不敢将“夷人奴隶”四字宣之于口了。好在他思忖良久,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包括一切都是巧合,甚至一切都不过大梦一场——故此成竹在胸,稍愣之后,即躬身禀报柳毅:
“此贼确为冒了小人之名。他本是小人幼时好友,虽出寒家,却聪敏好学,小人家中书籍,亦往往将出相借。昔日先父为故乐浪太守张岐所嫉,乃书与营陵之大伯,使小人往投避祸。然而才离庄院,便闻张岐搜捕先父,小人便将书信、盘费暂寄于此贼处,折返救父——孰料此贼竟起恶意,假冒小人之名以投营陵,乃至于此……”
sp》》小说 .;他不敢说假是勋是夷人奴隶,而只说他是乡中寒门士子,为了攀附大族,谋取晋身之阶而行此李代桃僵之计。这么一来。可信度便大大提升了。
柳毅皱着眉头。手捻胡须。听氏勋道完了前后因果,不禁苦笑道:“世间竟有此等事,真正匪夷所思……”随即瞟了氏勋一眼,“则汝待如何处?”
氏勋拜倒在地,大礼参见:“此贼狡诡,料已虚言取得家伯父信任,今亦惑于丞相矣,小人之冤。恐再难申。然小人终不忍悖祖宗,而使奸人奉其祀,所能寄望者,惟主公也!主公能信小人,请为寄语公孙将军,拘此恶贼,审断得实,乃可告于丞相,破其奸谋。全赖主公!”
氏勋觉得,如今能够帮到自己的。也就只有柳毅了。一方面,自己投于柳氏门下已有年许。颇得柳毅信任,自己的家世,祖籍在何处,族内尚有何人,在遭遇假是勋之前,就已经都向柳毅禀报过了,故此是非曲直,柳毅绝对是可以判断得出来的——估计除了柳毅之外,也不会再有第二人相信自己所言。另方面,天幸假是勋跑来了辽东,这里是公孙度的地盘,即便曹操再如何位尊势大,公孙度割据一隅,都拥有与之相拮抗的一定实力,在辽东,曹操也未必保得了假是勋啊。其三,柳毅为公孙度之宠臣,所以只要柳毅肯向公孙度进言,就可当场擒下假是勋,审问得实,好还自己一片清湛的晴空。
到时候公孙度将假是勋的真实……一定程度上的真实身份宣告天下,即便他此前名望再高,也得瞬间垮台啊。
当然啦,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柳毅得肯为自己出头才成。
故此氏勋才磕头如捣蒜,提心吊胆地等着柳毅的答复。那边柳毅沉吟良久,终于伸出双手将他搀扶起来:“汝不必如此——然此事非易,还须从长计议。先随我回府吧。”
柳毅的府邸距离州牧衙署很近,也就隔着半条街而已。无须片刻,二人便折返回去,才进门,柳毅便呼喝一声:“将氏勋拿下了。”
几名卫兵过来,二话不说,即将氏勋按倒在地。氏勋大惊失色,连呼:“主公饶命!”柳毅微微摇头:“汝适才与吾所言,事关重大,不可再与他人言之。吾恐汝妄泄其情,必致大祸,故此暂拘尔——非要杀汝。”氏勋心里这才略微踏实一些,想想也是,此事若行不密,别说自己了,就连柳毅都可能受到连累,所以他才要把自己先关起来,防备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当下连连躬腰垂首:“小人必不敢妄泄,还请主公为小人做主。”
柳毅摆摆手,卫兵即将氏勋押往柴房,绑在柱子上。这边柳毅沉着脸返回书斋,曲膝坐下,伸出拇、食二指揉着眉心,心中暗道:“此事知道,不如不知……然而,或可以之要挟,或结好是宏辅否?只恨无人可与计议……”
为了一个家中的奴才去得罪二千石高官、朝廷天使?这种事儿柳毅根本就不必去考虑。他现在想的,只是是否能够利用这件事,以达成自己或者辽东的某些利益。不过这还必须得先看公孙度的决断了,倘若公孙度欲和曹操,则自己可以利用此事市恩于是勋,请他返回朝中后,为自己和公孙度多说几句好话;倘若公孙度欲与曹操一战,自动亦可以此来要挟是勋,要他吐尽曹家的实情。
在此之前,还是先把真氏勋先关起来吧,免得旁生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