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靠得多紧呢。
这一门亲事里面还有王夫人的影子,贾珠没去想,就想着定一门简单一点的亲事。
王夫人确实想到了一个姑娘,那就是国子监祭酒家的李纨。李家本是书香门第之家,虽然李大人的官位没有很高,但是这样的人家也算不错了,毕竟贾珠的身体不大好。
她不是不想高门的姑娘,可是没人愿意啊,问官媒,官媒委婉地说让他们看看旁的人家。
王夫人不想被那些人拒绝,要是被拒绝了,脸上多无光啊。所以王夫人要定就定一个成功率高的,只要能成功,那么说亲事女方要做样子拒绝一下再定成,那也无妨。
“这些经书倒是不错。”贾珠不知道王夫人所想的,他还在抄经书,眼角余光落在手上的佛珠手串上。
自打多看这些经书之后,贾珠觉得整个人都好多了,也许还有手上这一串佛珠手串的缘故吧。难怪那么多人信佛,许是真的有用。
小厮看着贾珠那么抄了一页纸的经文,走上前去,把纸张放到旁边。
“大少爷。”小厮听到府里的一些传闻,替主子心酸,“大姑娘许久都没见你了。就是过年,也离得远远的。”
“无妨。”贾珠看着经文,准备再抄写一些。
“您让奴才送过去的东西,抱琴转手就让人放得远远的。”小厮亲眼看到抱琴的举动,他过去的时候,也无法亲自把东西送到贾元春的手里,贾元春不见他。
小厮认为贾元春可以不见自己这个下人,可怎么能那么对亲兄长呢。要说贾元春不知道抱琴的举动,小厮不相信。
“怕是晦气吧。”小厮小声嘀咕。
“要怕也是怕过了病气。”贾珠放下手里的毛笔,“讲究些也好。”
小厮认为这不是讲究,这根本就是嫌弃。可是主子已经那么说了,他作为下人的,又不好再多说其他的。
贾珠为贾元春找好了理由,大妹妹要进宫参加小选,在这时候,当然得规避各种她觉得晦气的事情,府里的人也会看顾。贾珠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身上药味重,否则王夫人这个亲娘又怎么没怎么过来呢,他的父亲也很少过来。
这让贾珠觉得有些可笑,他的父亲仿佛只有在考他功课的时候,才让他多过去。他很难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要是直接死了,也许还能让他们记住。病的时间长,身体弱了那么长时间,他们的态度当然可能有很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