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宝玉战红楼作者:一只炮灰女
第181章
孔侍郎的府宅在著名的兴隆街,别名穷官街。
侍郎大人是从四品衔,所住府宅五品四品都能住。话说天子脚下的京城,官多如麻,三品往上才有资格面圣,四品往下皆为小官,故此四五品的府宅没多大区别。此宅为山东孔氏在京恒产,到孔侍郎致仕,换别的倒霉蛋入京。呃,孔家的人不会当大官,但也不可能做六七品的芝麻官,于是备了这种宅子。
宝玉至孔府,第一感是下人极有规矩,门丁好似秀才公。想想也不奇怪,此为衍圣公在京门面,也可说是天下读书人在京门面,门丁岂能不上档次?
往里一走,第一感俭朴之极。再感,透着低调的奢华。
要知道书在古代很贵,若你经过游廊,看到不远处穿半旧棉衣的下仆抱书匆匆过,这家的底蕴便可想而知。
其实孔家并非显摆给贾家看,是大姑爷家送了年礼来,礼以书为主,仆人正搬年货。
两个女婿同一天上门送年礼,巧合也是贾家赶人家的巧:孔侍郎的庶长女嫁回了山东老家,京城今年雪来迟,山东十月上旬便开始飘雪,于是送年礼的下仆们早早登程,到京已经有些天了。奴住客栈只能住通铺,挨到腊月,还不紧着上门?
对孔大姑奶奶嫁回老家,假石头猜孔侍郎有宠妾灭妻之势,不过也可有另一解释:嫡子女才紧要,孔侍郎敢将嫡女嫁回老家,恐怕皇家就有看法了。他的嫡长子娶的是京城无涯书院老山长的孙女,即京城人。贾家虽原籍金陵,在京已传五代、错,是六代,族亲中第六代水字辈已出生,如此也可算本土人氏。
孔家客多,就假石头往里走这么一会,已见仆人引了几拨人入内。
客人和仆人都极安静,令贾家父子不由自主放轻脚步。
他们自是先递了拜帖的,至厅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发现无外客,只有孔侍郎和他的儿子大郎二郎(孔家不呼“爷”,遁古风叫“郎”)。
假石头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恭恭敬敬磕头。孔侍郎和悦地唤他抬头说话,他才借余光瞄了下未来岳丈,奈何岳丈恰好侧身端茶杯,没看清。
于是某只默背:孔岳丈年四十五,熬在京城的日子还长着,所幸不是长子,他那白发苍苍的父母不用陪着熬。岳丈有三子两女,按嫡庶则是两嫡三庶。
嫡子孔大郎年二十七,进士,在无涯书院当夫子,可以和他的老祖宗一样叫孔夫子。已有一子一女,子七岁女两岁,都是嫡出。
孔二郎年十七,秀才,在无涯,去年三月成亲,妻族也是山东老家的。二郎和嫁回山东的孔大姑奶奶乃龙凤胎,孔~老二比其妹早出生片刻,文士守礼,他娶了,孔大姑奶奶才能出阁。兄妹俩均为良妾子,由此,说孔侍郎宠妾灭妻似也不对,长子孤单一只长到快十岁,他才有了庶子女。只不知是夫人生不出,还是生的夭了。
孔三郎年四岁,良妾子,和要嫁到贾家的嫡出二姑娘又相差十岁。仿佛孔侍郎是瞄着十生儿育女,只出了比孔~老二兄妹小三岁的异数孔媛,好似计划外产物。
孔侍郎不知二女婿瞬间转过诸多不恭念头,随意问了几句话,命孔大郎领宝玉往书房,自己携亲家公和庶子接待外客。
假石头想:夫子领人往书房,定是要考考学问。爷不惧考,前生今世爷早被考糊,爷死猪不怕开水烫,任烤!
未料孙夫子没有当考官的兴致,让准妹夫随意翻书看,尔后不知跑去哪儿了。
书房有地炕,暖洋洋,还有一位静默的仆人立在门边。
某只暗搓搓认为那仆人不是服侍他的,而是看守他的。于是没去探密孔家所藏的古书,只拿了本朝刊印的《周礼注疏》,省了贵仆为难。
近午孔大郎复至,说“家母有请”,带着准妹夫去后院。
假石头保持不东张西望的君子品格,于是余光所见的只有几棵雪松、一树腊梅,近主屋有几丛苍竹,君子“松竹梅”齐全了,别的没看到。
孔大郎没领他进厅堂,而是旁边的暖阁。打帘妇看穿戴是妾,未知是良妾还是婢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