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应当是她最为鼎盛的时期了,自从贤妃被幽禁,她的在宫中的权力更加的大了,但是,她却感觉行动更加的束手束脚了,似是有什么在约束着她。
那时,她想,贤妃倒了,宫中只剩她和淑妃,淑妃心大了,开始筹划了。但今天,当一切毫无遮掩的出现时,她却突然觉得,她在后宫束手束脚是因为皇上在制约,而不是淑妃。
当时不知道,于是她就想着,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皇子,她一定不能让迎春的儿子当上太子,最后登顶成为皇太后,而她却成为一个太妃,卑躬屈膝的给以往不如她的人行礼,看人她脸色的在宫中苟且求生,像是在吕家六岁之前那样过日子。
只有经历过了,她才更加的惧怕,更加的不愿意过那猪狗不如的日子,所以,她必须算计。
后来,夫人主动她无子一事表示忧虑之后,她便借机提出借腹生子。
当然,借的不是那个堂妹的肚子,但为了安抚吕家,让吕家的势力继续为她所用,她面上不愿意,暗中却安排堂妹入宫。
那时,她的处境就像当年,若夫人有了嫡出的女儿后她在吕家算什么,一如今天,若堂妹有了皇上的子嗣,那她算什么?堂妹是不是会踩着她上位,吕家的势力会不会舍弃她转而投向堂妹?
处境一样,她的选择也一样,那就是不让堂妹生皇嗣,为此,她面上不愿让堂妹入宫,暗中却言语挑拨,用荣华富贵做饵,诱导堂妹以为不同意让她入宫,必须自己想办法了!
一番算计,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将堂妹放在明处,将蒋选侍放在暗处,让堂妹以为是蒋选侍算计了她,有让蒋选侍以为是她算计了堂妹,成功的让堂妹入了宫却失去了圣心,也让吕家以为是堂妹自己不争气,无法找她问责。
更重要的是,她选择借腹生子的人物,蒋选侍,被顺势推了出来。
借着蒋选侍,以及给蒋选侍塑造的别有用心的性格,让她收足了宫中同情的目光,更为去母留子这一招铺设好了所有的陷阱。
当蒋选侍为她诞下皇子,手中抱着软软的一小团时,她就暗中发誓,这个孩子就是她亲生的,她不会让宫中的人说三道四,她也要借着这个孩子,青云直上,成为宫中最尊贵自在的人——皇太后!
但是,噩耗传来,淑妃产下第二子之后,皇上竟然为皇长子起名“鼎儿”,“鼎”这个字不就是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这个孩子是下一任帝王?
她好不容易才有了儿子,为了皇太后之位千般算计万般布局,岂能容别人破坏?正好,出人意料的淑妃竟然崛起了,那她就只能让皇上有了此想法的皇长子消失,怪只怪皇上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