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含笑看着女儿的背影,一脸宠溺之色。
待房中只剩夫妻二人,又遣了丫头下去,林如海方对贾敏道:“有一事,你须心里有数。”
贾敏见他神色凝重,忙敛容道:“老爷且说。”
林如海低声道:“我瞧连家的事情怕是不妥了。今儿我在外面遇到了几个友人,他们悄悄跟我说,有好几个御史弹劾连大人,有几条罪名我竟是不知的,却又罪证确凿,圣上龙颜大怒,怕是他们家要坏事了。”
贾敏一愣,脱口道:“怎么会?”
连家和他们家相交甚深,和俞家又是亲戚,平素为人处世都极好,怎么忽然就坏了事?当初连太太还请她替儿女做媒,自己因未瞧到恰当的人选,便未做保,不过他们家的家世在京城里不低,极多的人给他们说媒,如今连尘已经嫁了人,她年纪大,说的正是旧年曾向清然家提亲的那位一等侯爷,连城也已经订了亲,女方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女。
林如海叹道:“咱们两家许多年都不曾联络过,起先连大人是我的上峰,他们的事情我有许多不知,这一年多来我也不在京城,谁能想到他们家做下了那么些罪名?”
贾敏道:“不知可是重罪?”
林如海摇头道:“罪不至死,但封其家业却是肯定的。”
又叮嘱道:“连大人为人精明,我怕他们家已经知道前景不妙了,若是送了财物过来,你不许瞒着我藏匿下来,这可是大罪!”
贾敏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他们家本就处于风头浪尖,若做出此事,真真是自寻死路。
正如林如海所言,二更时分连家就打发了婆子来,运来十来个箱子,恳求贾敏替他们暂时保管,等他们用时来取,贾敏当即拒绝了,温言道:“回去告诉你们太太,我们家老爷才进京,突生了心思要买房置地,府里正忙着收拾,自己家的账务都算不清,如何敢收下你们的东西?怕弄混了。且带回去罢,以咱们两家交情,明儿你们用钱时,我们自当鼎力相助。”
☆、第094章:
贾敏没有收下连家托管的财物,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连家的借口光明正大,说是他们家即将回乡,途中携带不便,故将些许财物寄存于此。
这种事情很常见,世上许多达官显贵在离京、离乡之际都会因为携带不便将大笔财物寄存在世交故旧家中,两家签下会票即可,他日若是在京城或是家乡处添置田庄商铺买人,只需管事的人带着会票来支钱就可以了,比千里迢迢地带着来得便宜。
如此作为是为了防备途中的匪患流民,毕竟财物占据极多箱笼,容易惹人觊觎。
更甚者,还有以防万一的,若是有朝一日家道中落,还可以用这笔银子东山再起。
贾家就有五万两银子寄存在甄家,甄家也有比这一笔数目只高不低的银两寄存在荣国府,史鼐夫妇离京时也有一笔银子寄存在南安王府,几乎是达官显贵家的常态了。
史家当初倒想寄存在林家,可惜因卫若兰之事驳了贾敏的颜面,遂未求助。
连家从前也是有钱寄存别处的,贾敏虽不知底细,却可以肯定,颇有几家,他们离开江南时曾寄存在自己家两万两银子,后来回京任职,连尘出阁,连城定亲,都需要银子,便又取了去。只是这一回大约知道前景不好了,他们有些病急乱投医。
贾敏不赞同连家此举,他们这么做除了给自己家平白再添罪名外,没有任何好处。
虽说这等事情十分机密,但因掌管京城巡夜事宜的官兵均隶属俞恒,所以连家的动静没有瞒过他。朝廷本有夜禁之令,不过对于许多达官显贵而言却有如同无,这样的人家家大业大,事情亦多,轻易便能找出一条符合夜间出行的借口,有些巡夜的官兵也很给面子。连家尚未事发,又和俞家有亲,那些官兵很自然地放行了,方能使得他家半夜三更地行事。
连大人虽被弹劾,长庆帝却还没有批阅,连大人尚未获罪,风光犹存,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家见机不妙,竟会提前转移家中财物。
此时被托管出去的这批财物,细究起来,是否为犯官之财,端的看上面如何追究,上面若有心放过,接管的人可以推说不知他家有罪,连家早有借口,是因返乡而寄存,若是细究起来,也能定罪。而按照常理,从长庆帝批阅弹劾连大人的折子,到派官员审查,乃至于最后定罪,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辈子贾家收下甄家送来的那批财物,以及后来收下史家那批财物,都在甄家、史家抄家之后,所以毫无疑问就成了荣国府的一项罪名,没有缓和的余地。
连家的财物和那批财物,有些细微的不同。
即使如此,一直很注重林家的林如海也不愿保管,如今可有许多人家盯着他们家呢,谁让他一直以来都是唯嫡系为正统,早就让德妃一派的人心生不满呢?弹劾连大人的那个御史,就和德妃娘家有一点子瓜葛,偏连大人家和俞家又是亲戚,因此出手。大约他们觉得料理了连家,亦算斩了俞家一条膀臂。
不过,连大人也不算无妄之灾,他若一身清正,别人又怎么会查出罪状来?
长庆帝如今春秋正盛,德妃却似乎有些不安分了。
德妃是长庆帝后宫中少有的儿女双全之人,在东宫时就诞育了一个儿子,兼她娘家又和太上皇有那样的瓜葛,如何不自视甚高?只是原先的一儿一女都没养住,均尚未足月就没了,其中儿子是落草当天夭折的,今年才又平安生了一位皇子,是为十皇子。
这位十皇子如今平安长到了六个月,生得壮健活泼,甚得太上皇的欢心。
林如海暗暗冷笑,太子英明神武,太子妃业已有孕,俞皇后地位稳固,后宫无人敢生是非,长庆帝又是十分遵从正统的人,如何会看重这么一个不知道能否长成的庶子?
太上皇喜爱小孙子,不过是上了年纪,喜爱膝下儿孙满堂的情景,留小孙子住在上阳宫,乃因其他孙儿都到了上学的年纪,所有心里最看重长庆帝,以及太子。太上皇退位几年以来,从来不像上辈子那样处处插手朝政令新帝举步维艰,新旧朝臣相互牵制,争吵不休,所以林如海十分确定十皇子不可能取代太子。
和上蹦下跳的德妃相比,贤妃就聪明得多,安分守己地教养十岁的五皇子,平时教导得十分用心,然而五皇子明明聪颖异常,在外人眼里却是平庸至极。
也因此,俞皇后不在意德妃的种种举动,反而暗地里小心贤妃。
后宫中没有哪个女人不想登上最终的太后之位,不然也不会进宫了。
一个本性极聪颖的皇子偏偏伪装成平庸之人,为的是什么?极有可能是想在自己无权无势的时候不惹人注意,不惹人注意了,自然也就不会被人防备。而世上凡事都是枪打出头鸟,若太子有朝一日英明过甚,惹得长庆帝忌讳,那么平庸的皇子就有出头之日了。出头之后他就可以慢慢地绽放才华,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长庆帝看重了。想当初太子险些就落得如此结局,幸而得了林如海和苏黎的提点才一一改过,平安登基。
因黛玉常常出入皇宫,林如海对这些事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了女儿,他一定会辅佐太子安安稳稳地登基。
只有太子登基,俞家才会安然无恙,俞恒不是弄权之人,为官少有私心,很让为君者放心,再有黛玉的聪明灵透,必然会平安一生。若是庶皇子登基,那么最想解决的就是俞家,没有哪个以妃嫔之子登基的皇帝会任由嫡母娘家存在。
林如海发现,自己离京不过一年有余而已,大约是操劳国事的缘故,比自己年纪还小几岁的长庆帝竟已鬓染白霜,显得比自己苍老了数岁。
连家的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毫无征兆,令都中所有人等均是骇然于心,谁能料到原本气势正盛的人家忽然败落,不由得谨慎了起来,他们俱是达官显贵之家,家大业大,族中难免良莠不齐,谁都不能保证自家没有一点违法之事,若是被揪住不放,怕也和连家一样的下场了。凡是为官做宰之人,此事根由多看得明白,于是更加厌恶德妃一派了。
想必连德妃一干人等也没想到,他们只想着斩断俞皇后的一份助力,搜集了连大人那些罪证出来,却被朝中许多官员给记恨了去。
除了俞皇后母子、林如海和俞恒翁婿以外,没有人发现这件事背地里有贤妃娘家的推波助澜。他们的动作很谨慎,若不是俞皇后早就留心贤妃的一举一动,根本无法察觉。
无论贤妃如何工于心计,其城府始终比不得母仪天下的俞皇后,故此俞皇后对她心怀防备,她却丝毫不知,仍是一副在宫中谨小慎微,处处奉承,以俞皇后马首是瞻的模样,殊不知她的算计早已被俞皇后看得一清二楚。
等到林如海假尽上朝之际,此事已然尘埃落定。
约莫是明白连大人被弹劾的缘故,加上连大人的罪过并不算甚重,大多是被儿子下人平素仗势欺人连累,最主要的一项罪名是于任上受贿万余两,以及次子用他的名帖包揽了几桩人命官司,还有两房儿媳用两个儿子的名帖行重利盘剥之事,获利数万,最终查封其家业,判了五年流放,其妻削去诰命,儿媳收监,下人等均变卖入官。
连家的两个儿子原是平庸、纨绔之辈,花钱捐了虚职,如今自然被免了职务,又因自己包揽诉讼,妻子重利盘剥,也曾用他们的帖子与人打过官司,故各判了三年监禁。
其实连家两个儿子虽然没有本事,却不曾闯过祸,只是包揽诉讼这种事情很常见,哪家哪户都做过,因为打官司没有人相助的话,就算是无辜,也未必能脱身。连家次子就是替这样的人出头,颇因此举救了几家险些被主审官强逼到倾家荡产的无辜之人。唯有连家长子最令人可惜,他平庸无能,素来老老实实,竟被妻子连累至此。